王旭念完职务调动的时候,众文武亦是猜出他的心意。
刘先、桓阶、习祯、韩嵩、公仇称、金旋等人跟随他多年,如今尽皆被调到各郡担任太守,意图不言而喻,明显是要保证荆益二州地方上的稳定。
“诸位可有异议?”
“属下有异议。”
刘先突然拱手出声。
“主公自零陵起兵方得如今强盛,荆南四郡可谓根基,长沙太守刘阖、武陵太守刘度、零陵太守庞季是主公麾下能力出众的老臣,自无不可,唯有郝普担任桂阳太守不妥,他这些年在将军府户曹担任掾吏虽然颇有建树,但不宜执掌根基之地,而且桂阳南临交州,东接扬州,边关重地不可轻任。”
王旭之所以提拔郝普,一是因为历史上的郝普声名不错,二是郝普确实表现出过人的能力,但刘先说的也有道理,他细思片刻,不由出声询问。
“始宗认为谁比较适合?”
“公仇称深知兵事,且熟悉荆南事务,乃是上上之选。”刘先回道。
王旭略微权衡,也觉得比较合适,便回头看向公仇称。
“文量可愿坐镇桂阳?”
“固所愿尔!”
“好,文量迁任桂阳太守,郝普升任益州涪陵太守。”
王旭的话音刚落,沮授又急声接道:“启禀主公,荆北五郡,南阳太守高顺、章陵太守桓彝、上庸太守韩嵩、南郡太守王獒尽皆合情合理,但江夏太守董和应当尽快调任,董幼宰的才能非同凡响,早前主公任其为江夏太守,本意是防备江东,如今江夏有四万水军,足以应付,不如把董和调往益州担任蜀郡太守,坐镇成都,配合益州刺史蒯越统筹大局。”
“嗯……此言有理,确实是我的疏漏。”
王旭轻轻点头。
“行,董幼宰即刻转任蜀郡太守,江夏太守则由治中曹署的杜畿担任,杜畿是名士,才能出众,屈就在沮授麾下多年,担任江夏太守绰绰有余。”
奏曹掾法正紧跟着接口:“主公!益州部分太守的任命,属下亦认为不妥!”
“说说你的想法。”
“如今担任太守的多是蜀中旧臣,王商、王累、张肃等人虽有节气,亦有资历经验,但才能的确有限,若主公有破格提拔青年才俊的心意,属下倒有数人推荐,他们才华出众,潜力惊人,稍加培养就能担当大任,只是这些人大多出身不好,不受刘焉和刘璋器重。”法正道。
“我向来认为有德有才就值得重用,孝直大可直言。”
“一人是前益州绵竹县令,曾协助主公平定西川,名为费诗,字公举,文武双全,精于政务,能言善辩,个性率直,且相对亲蛮,不妨遣往南中,另一人是原益州牧府小吏,姓黄,名权,年二十五,字公衡,能征善战,精通政务,才能犹在属下之上。”
“黄权?”
王旭真是被惊到了,着实没想到能挖出这等人。
历史上的黄泉是蜀汉的镇北将军,被迫侍魏之后更是做到车骑将军的高位,刘备和曹丕都非常敬重他,更重要的是此人弘雅思量,品行出众,能托付大任。
他唯有的污点是投降曹操,但那是因为刘备在夷陵兵败后直接率部逃走,抛弃了黄权统帅的江北大营,导致黄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终被迫降魏,此后刘备觉得自己对不起黄权,临死前还严令麾下文武善待黄权在蜀中的家人。
“黄权从未单独理事,暂不做太守,先将他调到将军府,待我好好考察一番再另行安排。”
“但凭主公决断。”
此时王旭的心里就跟有猫爪子挠似的,恨不得多挖几个人出来。
“孝直还有没有人才举荐?”
“有!”
法正思量着接话。
“广汉郡绵竹县人秦宓颇有才能,当年刘焉几度盛邀,他拒不出仕,曾说刘焉不是明主,若主公写信邀请,此人必定倾力投效。
永昌郡不韦县的吕凯才德兼备,现为永昌郡五官掾,因清正廉洁,早前颇受当地豪强排挤,但又不得不利用他的才能来做事,此人也能担当大任,此外还有原江阳县令阎芝亦出类拔萃。”
秦宓、吕凯、阎芝……都是蜀汉重臣,没想到一次就全挖出来。
颇有些兴奋的王旭想着这些历史名臣,又看看身前文书上列出的名字,越比越觉得不是滋味,当即脸不红气不喘地随便找了个借口。
“法孝直的眼光,诸位皆有所知,我也深信不疑,既然孝直大力保举,便给他们一个机会,益州南部,南中七郡,越嶲太守辅匡、朱提太守秦宓、云南太守张裔、建宁太守射坚、牂柯太守吕凯、永昌太守阎芝、兴古太守陈震。
益州北部,汉中太守魏延,阴平太守费诗,蜀郡太守董和,广汉太守刘先,汉嘉太守桓阶,犍为太守金旋,江阳太守董恢,巴西太守习祯,巴东太守傅巽,巴郡太守许靖,涪陵太守郝普,另召黄权和张松即刻赶来将军府赴任。”
王旭深吸口气,含笑环顾众文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江山美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