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政昶元懂得了赵颐未曾说出口的心思,唇角动了动,扯出浅浅地弧度。
哪怕他什么也没说。
赵颐还是猜到了。
“咚——”
午门城楼上沉重嘹远的钟声传来。
新帝登基礼成。
宗政昶元缓缓地垂下了脑袋。
定格在了此处。
-
赵颐即位之后,大赦天下,免除百姓一年赋税和徭役,裁减宫人三千,让他们各自归依父母。
除此之外,他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授予官职、爵位。
几个月后,沈青檀生下一儿一女。
一国之母诞下龙凤胎,乃祥瑞之兆。
赵颐赏赐群臣,昭告天下。
乾元二年三月,靖安帝驾崩,年仅四岁的太子即位,钦点内阁大学士林瑞毫、周淳、礼部尚书苏至清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新君母族的势力趁机参与朝政,排除异己,大肆培植党羽,独揽大权。
乾元四年,北齐在赵颐的治理之下,繁荣昌盛,兵强马壮,百姓安居乐业,进入鼎盛时期。
同年二月,大周外戚野心勃勃,废黜天子,自立为王,改朝换代。新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实行严刑峻法,致使大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同年六月,北齐起兵大周。
乾元五年十月,赵颐天下一统。
内阁首辅联合大学士、六部尚书等文武重臣,奏请赵颐:“陛下,自您登基以来,建功立业,国富民安。如今,您平定天下,凡是所到之处,所见之处,皆为我朝疆土。此等丰功伟绩,旷古未有。臣等斗胆,冒死恳请陛下,应当顺应天命,建立新朝,法令一统,以此彰显陛下不世之功。”
“诸位爱卿,朕遵从先帝遗志,延续祖宗基业。日日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唯恐有负先帝所托。如今朕立下的功绩,都是仰赖历代先祖的庇佑,又怎么能轻易改立新朝?”赵颐把奏折放在一边,态度坚定地拒绝:“此事不必再提。”
诸位大臣不死心,继续冒死进谏:“陛下,这是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哪怕是先帝在世,定然也会让您顺天应民,改立新朝。”
赵颐毫不犹豫地再次拒绝:“朕继承的是祖宗基业,若是改立新朝,才是真正的违背天意与民心。”
其他没有奏请的文武大臣,心里跟明镜似的,建立新朝就是赵颐的意思,而且有意迁都云城,以便赵颐更好的治理两国。
这些带头奏请的官员,全都是赵颐的心腹大臣。
已经有人开了头,他们就算不支持赵颐改立新朝,也不能再公然反抗。
不然就是嫌命太长了。
最后,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在地上,一起奏请:“陛下,您若是不重新更改制度,法令一统,只怕会乱了国之根本,社稷难以安定。还请陛下三思。”
百官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赵颐被赶鸭子上架,满脸无奈地说道:“既然天命难违……也罢,朕便顺应天命。”随后,他提笔写下二字:“北齐改国号为启元,建都云城。”
“陛下圣明神武。”百官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赵颐与百官商议建都的各项事宜之后,又商议了如何安顿大周旧臣。等一切事宜全部安排妥当,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赵颐在养心殿沐浴更衣,方才去往熙宁宫。
宫婢纷纷给赵颐行礼,禀报道:“陛下,娘娘在内殿。”
赵颐微微颔首,踏入内殿。
只见沈青檀穿着一件轻软的寝衣,坐在床榻上缝补一件小裙子。
赵颐走到床边,温声问道:“岁岁和昭昭呢?”
这是他们一对儿女。
岁岁是妹妹。
昭昭是哥哥。
这两个孩子的小名取自昭昭如愿,岁岁安澜。
“这两个小家伙,今儿个不来熙宁宫睡。”沈青檀缝上最后一针,拿着一把剪子,剪断线头,把小裙子折叠好,放在一旁的柜子上:“政事忙完了?”
“忙完了。”
赵颐有些无奈,这两个孩子格外黏沈青檀,不愿意跟着乳母睡,多半时间要与娘亲睡。他们二人倒是不讲究那些规矩,在这一方面倒是纵着。
因为沈青檀说,孩子一天一个样,趁着他们年岁小,爱黏着爹娘的年纪,便多陪一陪。等他们再长大一些,他们做爹娘的想多陪着,孩子都不乐意了。
还有另一个原因,沈青檀自小与爹娘骨肉分离,对待孩子便愈发宽容一些。
“如今天下一统,我将父兄调到都城,今年能一块过个团圆年。”赵颐脱去了衣裳,与沈青檀躺在床榻上:“我算了一下时间,正好十二月底抵达都城。”
沈青檀心尖发酸,他们与亲人有五个年头未见了。
终于,他们可以再次团圆。
赵颐伸出手臂,把沈青檀抱入怀里,低头看着她。只见她水润的眼眸,透着惑人的娇媚。他情难自禁地轻啄她的唇角,温柔地含住一片柔软的唇瓣,不轻不重地啃噬着、吮吸着。
沈青檀乱了呼吸,搂住他的脖子,热烈地回应着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错花轿嫁病弱权臣,被宠冠京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上错花轿嫁病弱权臣,被宠冠京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上错花轿嫁病弱权臣,被宠冠京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