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党争(22)
秦王政松了一口气。
李牧终于答应了。
有李牧保驾护航,到了辽东也出不了大事情。
胡人也好,匈奴也好,羌族也好,诸多的草原部落,草原民众皆是处在部落时代,缺乏完善的结构,松散而凌乱。
即便是南下入侵,也是十几个部落联合入侵,彼此各行其事,并未化为一个整体。
说白了,就是一窝蜂往前冲,军阵的配合,队伍的配合,根本没有。
即便有,也很是散乱而无序。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打义渠,好似爷爷打孙子;
赵国打胡人,打匈奴也是,爸爸打儿子;
燕国军事实力很弱,军队战斗力在齐国当中,堪称是倒数。
可燕将秦开也是击溃了东胡,夺取了辽东朝鲜北部的一些地区,更是在辽东的北方,那个缺口位置修建了燕长城,抵御着胡人入侵。民众可以在长城的保护下,进行放牧,进行耕地。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大秦军事实力巅峰,各种名将辈出,军队上实现了整体战,而且完成大一统的秦国,可以把燕国、赵国、秦国等,北部的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强大的长城防御体系。
也便是说,根本不需要修长城。
秦国、赵国、燕国等君王,经历几百年岁月,已经在北方修建了长城。他需要做的只是把这断裂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化为一个整体。
在一些要害地点,修建坚固的要塞城池。
可相应的,北方的游牧民族却是在崛起的前夜,距离“草原秦始皇”出现,还有一段时间。
将李牧留在辽东地区,算是布局的一角,算是为北伐匈奴作为准备。
“不着急,不能急躁,唯有灭亡楚国,至少要占据长江以北的区域,才能北伐匈奴。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损耗不同。往南方打,越打越是富裕,可往北方打,越打越是穷!”秦王政深吸一口气。
内线作战,打魏国,打韩国,打赵国等,可出动三十万大军,只需要五万运输粮草,又是依靠黄河进行运输,粮食损耗小。
可若是外线作战,打匈奴。
出动十万大军,需要五十万人进行运输,可能一百石粮食,运输到了前线,只剩下一石粮食。
汉武帝为了打匈奴,打了三十年,直接让汉朝人口减半,三代帝王积累的财富尽数消耗一空。
李牧打匈奴的时刻,只是以一郡之力,却是消灭了十几万匈奴人。
这一点上,要多学习李牧。
……
秦王政告辞离去。
李牧放下木桶,到了书房当中,开始翻阅着竹简。
到了现在,已经发明纸张,纸张的价格在大幅度下跌,书籍的价格也在大幅度下跌,一本论语只是十文钱,一本左传也只是五十钱不到。
只是很多老人而言,还是喜欢翻阅竹简。
竹简,有着厚重的历史感,这是纸张无法体现的。
李牧翻阅的是《吴起兵法》,在里面有着吴起如何打仗,如何与敌人交锋。
翻阅片刻,又是拿起一个竹简,这个竹简名为《李牧兵法》。
说是兵法,可里面没有完整的文章,只是有李牧零碎的战争感悟,用兵心得体会。
兵法有用吗?
还真的有用,可以指点某些人用兵打仗。
可兵法又是无用的。
没有谁靠着兵书指挥大战,到了战场上就是靠着战争嗅觉,靠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靠着技巧变化,靠着发觉敌人的破绽,然后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然后,就是赌一把。
可能赌赢了。
也可能赌输了。
幸运的是,他在战场上经常赌一把,却是经常赢。
从来没有输掉过一次。
也可能未来输掉一次,然后输掉了生命。
李泪进来上前道:“恭喜父亲,贺喜父亲,被秦王重用,前途无量!”
李牧叹息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到了边疆地区,成为长安君成娇的将军,可能稍微有一些意外,就是遭遇不测的危险,可能死于非命!”
很多人以为,名将不懂政治。
其实错了,名将在战场上,能打赢一次次战争,对于战场的把控出色。
政治能力岂会太差。
只是名将做事情太专注了,专注在军事上,在政治上就是出现了疏忽。
可从赵国灭亡后,五六年时间,居住咸阳城,不需要鞍马劳顿欧尼,不需要时刻担心战场变化,不需要担心粮食不足。
各种杂七杂八的烦心事少了很多,吃得好,睡得早,又是没有烦心事,反而胖了几圈。
从局内人变为局外人。
过去很多看不破的事情,皆是看破了。
李牧说道:“大秦缺少名将吗?”
李泪说道:“不缺少!”
李牧又是问道:“是呀,大秦名将辈出,有才能的将领众多。尤其是当年,我与秦军厮杀的时刻,多有秦军将领被我击杀。这些来,很多秦人将领想要杀我。只是畏惧着护卫,不敢有丝毫动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始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始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