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月赋》通过描写秋色月光,抒发了忧伤哀怨的情怀。全赋采用虚构的手法,假托曹植和王粲两大文学家在月夜游吟的故事,使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虽名为“月赋”,但主要部分是写人的赏月活动和心情。月出时的情景,月光下的景色,月夜中的琴声,都是从赏月者感受的角度表现出来的。赏月者的心情,则借末尾的两首歌直接表达出来。因此,赋中之月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性。
曹植为陈王时,王粲与应玚、刘桢都已去世,《月赋》中曹植月夜怀念亡友,命王粲作赋,是文学虚构,与汉大赋虚构的框架和“述客主以首引”的手法相同。
全赋结构自由灵活且完整严谨。托物叙事,以虚构的主客问答形式起笔,以作歌结束。主体内容以王粲赋月为主,从月亮的传说和月亮升起写起,再写月亮运行,写月光,最后以月影沉没结束。
赋中对秋色月光的描写,朦胧空灵:天边的云彩,洞庭的微波,树叶落下,山菊芬芳,沙滩雁鸣,月光清澈,众星失光,银河藏辉,大地似雪,天宇如镜,楼台如霜,庭阶冰净。面对这笼罩着幽冷空寂和哀怨之情的秋景月色,听着古琴曲,在凄凉的夜色之中,听得见风吹竹林声,好友不在,羁旅孤独,琴曲缓慢回旋,悲伤哀怨,感到内心委屈而隐痛。继而面对皓月长歌,亲友远离,音信隔绝,路程漫长,不能超越,惟有迎风叹息。此时月影将没,怅惘若失,岁时已晚,但没有知心人与我同归。最后讽劝虚掷光阴的人及时当勉励。惆怅哀怨、郁结无托的感情与秋景月色交织在一起。
此赋文句清新流利,虽多骈句和用典,但没有繁缛堆砌的毛病。咏月之歌,即景自然而发,情景融合,“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亮已经人化,唱出了离人的共同心声。历来沿用不断,到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再到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路传唱而来,月亮具有了较为固定的象征意义:月亮可以遥寄思情,月亮是乱离、相思的折射与见证,又是团聚的希望与寄托。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