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作者:【汉】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1],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2]。”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3],而朱穆所以绝交也[4]。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5]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6],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7]。故乐毅自魏往[8],剧辛自赵往[9],邹衍自齐往[10]。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11]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注释:
[1]知识:知道的和相识的人。[2]《春秋传》:《春秋》的讲解本,现存的有三种:《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本文所引的为《公羊传》,见僖公元年。当时赤狄(北方少数民族)攻打邢国,齐桓公、宋桓公、曹昭公亲自率兵救邢,邢军已经溃散,逃到诸侯的军队里。故《公羊传》说:“邢已亡矣,孰亡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3]吾祖:指孔子。《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4]朱穆:字公叔,南阳宛(县治在今河南南阳市)人。汉桓帝时任侍御史。常感世风浇薄,乃着《崇厚论》以矫之。又着《绝交论》,《后汉书·朱穆传》注录其大略。[5]九牧:即九州。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州的长官称“牧”,故九州亦称九牧。亦指全中国。[6]“燕君”句:《战国策·燕策一》:燕国被齐国攻破,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以报仇,往见郭隗。郭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近侍)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7]“昭王”句:见注[6]。[8]乐毅:战国时魏人,为魏昭王使于燕,燕昭王以客礼待之。后使乐毅为上将军伐齐,下齐七十余城。[9]剧辛:战国时人,本居赵,后亡奔燕国。[10]邹衍:战国时阴阳家,齐人,历游魏、赵、燕等国,燕昭王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亲往师之。[11]首:向。“北首燕路”,用《史记·淮阴侯传》广武君李左车语。
赏析:
盛孝章名宪,是作者的挚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汉末为吴郡太守,是当时名士。孙策平定吴郡与会稽郡后,因妒其名望将他囚禁起来。远在北方的孔融得知后,心急如焚,但欲救无力。当时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声威显赫。孔融深知能救盛孝章者,唯操而已。所以他就写了这封信给曹操,请他出面援救盛孝章。可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一是曹操虽爱孔融文才,但又恨其骨傲气高,心存芥蒂;二是孔融虽求操心切,但又决不肯放下架子,俯首低眉。从文章看,这两方面的困难都被克服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既让曹操言听计从而自己又不失尊严的呢?我们来看正文。
全文可分三段,在第一段里并未直接提出请求,而是首先以老朋友的身分动之以情,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慨叹入手,通过寒暄双方“忽焉已至”的“五十之年”来沟通感情,消除芥蒂;又用“海内知识,零落殆尽”的叹息之声诉之以今日朋友之难得,意在让曹操感觉到“会稽盛孝章”的“尚存”实为不幸中之万幸。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笔势一顿,连用四短句正面描写盛孝章“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的悲惨处境,并着重突出其将“不得永年”的伤人之忧。这就造成了一种感情的力量,而感情的力量是很能打动人的,从而使曹操在心理上和感情上产生了一种压力,感到不救盛孝章,于心不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