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秦】佚名
太康尸位[1],以逸豫灭厥德[2],黎民咸贰[3],乃盘游无度[4],畋于有洛之表[5],十旬弗反[6]。有穷后羿因民弗忍[7],距于河[8],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9],徯于洛之汭[10]。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注释:
[1]太康:夏启的儿子,沉湎游乐田猎,不顾民众的疾苦,被羿(yì)驱逐,不能回国。尸位:古代享用祭祀的主位,此指居位尊贵却无所作为。蔡传:“谓居其位而不为其事。”[2]逸:安逸。又作“佾”。豫:乐。[3]贰:有二心。[4]盘:享乐。游:游逸。度:法度,节制。[5]畋(tián):打措。表:指洛水的南面。[6]反:“返”的古字。返回。[7]有穷:国名。有,名词词头,无义。后:《尔雅·释诂》:“君也。”羿:有穷国君的名字。帝喾的射官名叫羿,后来,善于射箭的人都称为羿,有穷的国君也善射,因此把他也叫作羿。弗忍:不堪忍受。[8]距:通“拒”,抵御。河:黄河。[9]御:侍奉。[10]徯(xī):等待。汭(ruì):水的转弯处。洛之汭,即“洛汭”,古地名。指洛水入古黄河处,在今河南巩县。
第一段,叙述五子作歌的缘由。
其一曰:“皇祖有训[1],民可近,不可下[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3],一人三失,怨岂在明[4],不见是图[5]。予临兆民[6],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7],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注释:
[1]皇:《说文》:“皇,大也。”皇祖指夏的开国君主夏禹。[2]下:低下,以为卑贱。这里是意动用法。[3]一:都,整个地。[4]明:指明显的时候。[5]不见是图:这是一个叙述句的宾语前置句,即“图不见”,指图谋细微不见的民怨。[6]兆:孔传:“十万曰亿,十亿曰兆,言多。”[7]懔(lǐn):内心恐惧。
第二段,说明治民当怀敬畏之心。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1],外作禽荒[2]。甘酒嗜音[3],峻宇雕墙[4]。有一于此,未或不亡[5]!”
注释:
[1]内:与下文“外”皆为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内,在外。作:为。色:女色。荒:迷乱。[2]禽:鸟兽。这里指畋猎。[3]甘:美味。这里指饮美酒不知节制。嗜:爱好,不知满足。[4]雕:彩饰。[5]未或:没有什么人。或,无指代词。
第三段,说明纵情声色犬马、贪图享乐安逸的危害。
其三曰:“惟彼陶唐[1],有此冀方[2]。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3]。”
注释:
[1]陶唐:尧帝。蔡传:“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2]冀方:冀州地方。尧建都平阳,舜建都蒲阪,禹建都安邑,都在古冀州。这里举尧包括舜、禹,举冀州包括全国。[3]厎(zhǐ):致。
第四段,埋怨太康失道亡国。
其四曰:“明明我祖[1],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2]。关石和钧[3],王府则有[4]。荒坠厥绪[5],覆宗绝祀!”
注释:
[1]明明:明而又明,十分英明、圣明。[2]贻:留。孔传:“遗也。”[3]关石和钧:孔疏:“关者,通也。名‘石’而可通者,惟衡量之器耳。《汉书·律历志》云:‘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蔡传:“钧与石,五权之最重者也。关通,以见彼此通同,无折阅之意;和平,以见人情两平,无乖争之意。……至于钧石之设,所以一天下之轻重而立民信者。”综合孔、蔡二家意见,“关石和钧”与《舜典》篇“同律度量衡”意义大致接近,有利于平抑物价,促进贸易公平。[4]有:富足。[5]荒:荒废。坠:失落。绪:前人留下的事业。
第五段,怨恨太康抛弃典章法度而灭宗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1]?予怀之悲。万姓仇予[2],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3],颜厚有忸怩[4]。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注释:
[1]曷归:即“归曷”,归向何方,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句。曷,何,疑问代词。下文“畴依”句法结构相同,即“依畴”。[2]仇:孔传:“怨也。”[3]郁陶:忧愁。孔疏:“郁陶,精神愤结积聚之意,故为哀思也。”[4]颜厚:面带羞愧。孔疏:“羞愧之情见于面貌,似如面皮厚然,故以颜厚为色愧。”忸怩:内心惭愧。孔疏:“忸怩,羞不能言,心惭之状。”
第六段,埋怨太康不慎修德终失帝位。
点评: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太康是个昏君,耽于游乐,荒废政务,民生凋敝。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有穷国君后羿发动政变,据黄河天险阻挡太康返都,史称“太康失国”。太康失国后,太康的弟弟在洛水的北岸等待太康,作了五首怨歌,直陈失国之由,论述为政之本,为历代政治家所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