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毒而无怒(心有厌恶勿动怒)。”这是说抑制忿怒能速成其事。“怨而无言(心有怨恨勿吭声)。”说的是不可不谨慎。言语不周密,反伤自身。“欲而无谋(心有企图勿泄谋)。”说的是谋略不可以泄露,谋略泄露灾来到。若是用激发忿怒的办法速成其事,用株连处死的法律发捕盗贼;言语轻率,谋略泄露,灾祸必累及自身。所以说:“心有厌恶勿动怒,心有怨恨勿吭声,心有企图勿泄谋。[2]止忿速济:抑制忿怒能速成其事。[3]没法贼发:用严酷的没命之法,发现缉捕盗贼。“没法”,没命之法。指隐藏盗贼的人没命的法律。《汉书·酷吏传》应劭注:“敢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大揆度仪[1],若觉卧,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也[2],静默以审虑,依贤才,用仁良,既明通于可不利害之理,犹发蒙也[3]。故曰:“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4]。”
注释:
[1]“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大谋略家有仪态,就像卧眠有觉醒,就像暗夜有明察)。”说的是深沉以自我诘问,静默以深思熟虑,依从贤才,任用仁良,明通可否利害之理,犹如发蒙。所以说:“就像卧眠有觉醒,就像暗夜有明察,就像敖被尧管控。”[2]渊色以自诘:深沉以自我诘问。[3]发蒙:启发蒙昧。[4]敖:尧的儿子。
“毋访于佞[1]。”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毋蓄于谄。”言毋听谄,听谄则欺上。“毋育于凶。”言毋使暴,使暴则伤民。“毋监于谗。”言毋听谗,听谗则失士。夫行私、欺上、伤民、失士,此四者用[2],所以害君义失正也[3]。夫为君上者,既失其义正,而倚以为名誉。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乱俗败世以偷安怀乐[4],虽广其威可损也。故曰:“不正,广其荒。”是以古之人,阻其路[5],塞其遂[6],守而勿循。故着之简,传以告后世人曰:“其为怨也深,是以威尽焉。”
注释:
[1]“毋访于佞(不要举荐奸佞人)”,说的是不用奸佞人。若是使用奸佞人,私心必行多无穷。“毋蓄于谄(不要畜养谄媚人)”,说的是不可听从谄媚人,听从谄媚则欺上。“毋育于凶(不要养育凶险人)”,说的是不要施暴行,施加暴行伤民众。“毋鉴于谗(谗言勿听谬不经)”,说的是不要听信谗言,听信谗言则失士。私心必行多无穷;听从谄媚则欺上;施加暴行伤民众;听信谗言则失士:四者一旦被采用,危害君主失正义。作为君上失正义,沽名钓誉没德行。作为臣下,为国不忠走邪道,乱俗败世趋爵禄。苟且偷安怀其乐,虽广其威必可损。所以说:“不正,广其荒(不走正道大变轻,虽然广大必败亡)。”所以,古先圣贤阻其道路塞其隧,严守正道勿循行。所以着之简策写在书,流传后世告后人:“其为怨也深,是以威尽焉(造怨深重威将尽)。”[2]用:采用,施行,通行。[3]害君义失正:危害君主,失去正义。[4]乱俗败世:祸乱风俗,败坏世道。[5]阻其路:阻断其道路。[6]塞其遂:堵塞其通道。遂,同“隧”。
“不用其区区”者[1],虚也[2]。人而无长焉[3],故曰虚也。凡坚解而不动[4],陼堤而不行[5],其于时必失,失则废而不济。天植之正而不谬[6],不可贤也。植而无能,不可善也。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7]。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于万物。故曰:“圣人参于天地[8]。”
注释:
[1]“不用其区区(区区小事勿看重)。”说的是人君虚静之道。人生没有久不变,虚静待物随自化。脑瓜冥顽不灵活,到处设限不许行,失去时机谬不经,失时废事不成功。心地正直而不谬,不可称贤有心胸。心地正直而无能,虚心不可称美圣。圣人被人誉贤美,与变随化是圣经。渊泉不尽永不竭,微约流施无止境。恩德流润泽均施,加于万物效无穷。所以说:“圣人参于天地(圣人之德配天地)。”[2]虚:虚静。《心术上》说是“虚道”,虚静无为之道。[3]人而无长:人无长久不变之道。[4]坚解:坚结,坚硬。[5]陼堤:堵堤,墙和堤坝。[6]天植:指心。《版法》:“天植者,心也。”[7]与变随化:人随事物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8]参:比照,比配。
“鸟飞[1],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夫鸟之飞也,必还山集谷。不还山则困,不集谷则死。山与谷之处也,不必正直,而还山集谷,曲则曲矣,而名绳焉[2]。以为鸟起于北,意南而至于南。起于南,意北而至于北。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故圣人美而着之曰[3]:“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4],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侠影美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