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唐小敖,带领卖瓜老者到另外一家饭店去吃饭聊天。这家饭店与之前那家截然不同,没有欺诈行为,菜品价格也都合理公道。
唐小敖边吃边向老者请教:“老人家,我实在想不明白,您为何会遭人殴打呢?”
卖瓜老者还没有回答,林燕儿却说:“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心怀恶念,喜欢欺负弱小。老者只是一个卖瓜的老头,他们觉得他好欺负罢了。”
多小鱼愤愤不平地说:“难道就这样任他们欺负吗?如果你当时还手了,算不算违法呢?”
老者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回答道:“孩子啊,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若是你还手了,很可能会导致事态升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而且,在这里,还手确实属于违法行为。就双方都有错,这是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的,先打人的都是有钱人,赔点钱就算了,没钱的人被打就能得到点钱去治伤。如果还手,那也要赔钱,那百姓无钱还不如不还手,还能得一点钱,就吃点亏吧。我们老百姓都这样做的,被打是不能还手的。”
唐小敖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老者说得有道理,肯定是儒国法律条规规定的,但心中仍有一丝不甘。就问卖瓜老者:“那儒国这种规定是什么意思?”
老者说:“这得从墨国的建国背景,建国思想来说。”
于是把从商鞅变法,到商鞅的后代逃离秦国,又到汉朝,受董仲舒的挤压,最后流亡到海外去,建立墨国的经过,并把墨国的体制,墨国的官场,墨国的治国方针说了一下。
这墨国是商鞅的后代建立的,商鞅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并且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十分强大,但是他也因为法规太严,并且在法规面前,贵族百姓平等。许多贵族违法和老百姓一样,受法律的制裁,所以秦惠王为秦国国王的时候怕商鞅权力过大,正想办法打击削弱商鞅,正好有人告商鞅谋反,就想抓捕商鞅。
商鞅逃的时候住店,因为没有手续,店家按照商鞅的法规,他没法住,想跑到别国,别国又说他奸诈,因为他欺骗魏国将领来谈判,来时却把魏国将领扣留了,这样魏国无将领,商鞅打败了魏国,所以别国也不相信他。
因为秦惠文王要杀他,他害怕商家人无法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跑掉,就无奈起兵对抗秦国军队,最终被打败,被杀死。但是由于他的反抗造成难民流离失所,许多商鞅后人趁乱逃走,要不在正常的情况下,在秦国是无法流动的。因为处在严密的监视下,就会有人举报就没法逃走就成动乱的时候走,才没有人注意。
因为商鞅制定的严格的法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实行什伍连坐,如一家犯错,什伍家都要连坐受罚,这样致使他们互相监督,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稳定。如有如有人走动迅速就有人知道,他不是这五家或十家的人,是里面的人就会被举报,所以无法逃跑,所以商鞅必须造反,制造混乱,才能使商家的后人逃出秦国。
他的后人逃出秦国,在别的地方潜伏起来,隐姓埋名,到不追究商鞅后人的时候,再把姓又改回来。到了汉朝的时候,商家的后代,又发展起来,但是又受到董仲舒“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打击,商家思想没有得到发展,所以他们就漂流海外来到这岛上建国。
他们的建国应用商鞅的治国方法和董仲舒的他们的建国,吸收商鞅的治国方法和汉朝汉朝的以君主为中心的统治制度的精华而建立“儒国”。
商鞅最为厉害且令人惊叹不已的策略当属“驭人五术”,这一策略也被称为“疲民五策”。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亦可伤己;既可以成就一个国家,也可能毁灭一个民族。此策略之高深、玄妙,实在是世所罕见!这驭人五术被以后各朝代都沿用,被奉为经典。
所谓驭人之术(书中暗表,之前也提到过),就是掌权者控制和操纵他人的手段或方法。以下便是具体的驭人五术:
其一为“愚民”:即通过各种方式让民众变得愚昧无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创造出一种思想,控制老百姓,服从皇帝的思想,受到皇帝思想的控制,忠于皇帝。特别是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有利于皇帝的这部分儒家思想拿来,制定国家法律法规,来约束老百姓,这种思想使老百姓变为没有思想,只是驯服的奴才,以便于统治和管理。
其二乃“弱民”:削弱百姓的力量和意志,使其无法对政权构成威胁,可以采取经济剥削、政治压迫等手段达成目的。
其三系“疲民”:让人民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去参与社会事务或者反抗统治者,例如加重赋税徭役等负担,不停的征战。使老百姓疲于奔命,不得消停,然后换来统治者的安稳。
其四曰“辱民”:侮辱和贬低老百姓的尊严与价值感,百姓互相检举揭发,他们生活在恐惧中,时不时的纵容达官贵人,随意殴打百姓,抢老百姓的妻女,占为己有,甚至杀死老百姓也不受处分,最多交点钱,让老百姓对政权的恐惧,相信统治阶级的力量非常强大,自己很弱小,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并服从权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花缘后传之唐小敖海外探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镜花缘后传之唐小敖海外探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