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王石关心了几句他那位在偏远地区任职的女婿以及他家中那位没什么出息的儿子。
金昌提着心和王石同行了一段路,恭敬送走他之后,呼了一口气。
回到府中之后,他在书房踱步了许久,终于作出决定,差了心腹,偷偷去了晋王府,简单说了王石暗示他坐实晋王篡改账册一事。
二月中旬,朝廷核实了江南冻害一事。
彼时,那些县郡的情况开始好转,数尺寒冰终于开始化冻。然而,冻害带给当地的影响却也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
南方此次罕见的冻害,危害区域甚广,不说财物,百姓都被冻死不少。
秋涝刚过,又遇冻害,这些地方,秋冬两季皆是无收,春日耕种,也成了困难。
舟楫通航、道路解封之后,这些地方官府请求朝廷救援的折子,一封接一封地飞进了宫里。
朝廷还没商谈出对策,京都城外开始出现了从受灾地区迁徙过来的难民。
这些难民的出现,使得去年那场血日当空的异象也重新被人提起。
很快,百姓对皇室的治理产生了质疑。类似皇室不仁,天降惩罚的惑心言论越来越多。
相关官员怕这些难民涌入京都,影响京都秩序,惊扰贵人,更担心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传到天子耳中,他们也要遭殃,便开始设法阻拦难民进京。
可是,他们没想到,他们的这种命令,反而让情况变得愈发严重。
底下办事的人,有些人对这些命令解读过度,执行下去时,欠缺耐心,手段过硬,暴力驱赶,最后与难民起了冲突,甚至有难民被打死,这让那些乱七八糟的言论越来越多。
难民为了活下去,也铤而走险,逆流而上,加快速度向京都挤。
某日,陈穆愉下朝回府,看到有官差在驱赶难民,出面制止。
救下难民后,他改了路线,没有回府,而是跟着难民出城,去了他们临时落脚的地方。
城外的难民数量之多,和周边几个县镇报上来的数量天差地别。难民嘴里的这场冻害和他们的家乡目前的状况,也远比朝廷了解到的要凄惨。
陈穆愉当即命令,周边官府不准再驱赶难民,差人回了晋王府,让陈霄和管家马上到城门口设立粥棚施粥。
他自己回城之后,又重新返回了宫中,就私自出城一事,向天楚帝请罪。再将从难民口中得知的情况,禀告给天楚帝,和后者商讨改如何妥善安置这些难民。
陈穆愉这边话刚说完,就有言官进宫来禀,晋王私自出城,阻碍朝廷官吏执法办差,私许流民进京,扰乱京都治理。
他低着头一口气说完,发现里面走出来一人。
一抬头,看到了他刚才参的那个人。
陈穆愉看他愣住,其实也有那么点不好意思。
他刚才就站在旁边,奈何他一进来,就低着头数他的错处和罪过,都不抬头往旁边看一眼,他想提醒都没办法。
对于他说的那些,陈穆愉也没生气,对着他礼貌一笑,不慌不忙和天楚帝解释了一下他说的那些事情。
这些,他刚才实际上已经说过了。
现在再说,天楚帝知道他是说给旁边那位言官听他,也没阻止他。
言官听完后,还想驳斥。天楚帝按住了他,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他还真是消息灵通。
言官一时哑住,想要解释,天楚帝挥手阻止,他也没怪罪他,表示他说的这些他都知道了,就让他下去了。
御书房再剩下他们父子俩时,天楚帝想起近段日子针对陈穆愉的那些言论,有了些许好奇,他难道不在乎那些说法。
这段日子,关于他的谣言谈论的人越来越多,请求他处理他的人也日益曾多,他自己却像个没事人似的,除了在朝堂上被人参奏时,辩解一句他没有做过,他也没有私下来找他说过这些。
众人都在争先恐后让他处置他,他自己跟个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干嘛,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前途操心。
陈穆愉笑了笑,他没做过,为何要操心。
他更知道,他的父皇一直都是相信他的。
若是天楚帝真的下令,让人查他,他也定然配合,绝无怨言。
天楚帝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好一会,除了坦诚,在里面看不到其他后,他同他谈论起了派人去北疆驻守一事。
若是他派郭子林前往北疆,他意下如何。
陈穆愉有些讶异,他没评价郭子林合不合适,立时请命,若朝廷要派人前往北疆驻守,他愿意前往。
他也肯定,朝中没有人会比他更合适去北疆。
天楚帝没有否认他的说法,亦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语重心长地和他说了一句,“你有这个能力,但郭子林才是天楚的将军。”
陈穆愉不死心,还想争取,“父皇,儿臣。”
天楚帝打断他,同他说了《八经》中的一句话,“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陈穆愉微怔。
天楚帝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给了他理解的时间后,再次问起了他对郭子林的看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月照冰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月照冰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