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楼一处僻静雅致的雅间,高君雅和武士彟也是神情严肃。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虽都是朝廷明令捉拿的逃犯,但你也知道,他们也是唐国公的亲戚朋友。”
“都这么多年里了,朝廷虽然明知道他们就藏在太原,却为何轻飘飘只是以罚国公一年俸禄了事?”
“实没必要为此寒了重臣的心!”
“您想想,谁没有个落难的亲戚朋友?想那东征之时畏战潜逃的门阀子弟,有多少?”
“又有几个最后因此而捉拿归案、明令处置的?”
“高大人如今若把事情挑明,您还要将他们捉拿归案,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武士彟,也算苦口婆心。
“可是,国家法令,怎容苟且?”
高君雅知道武士彟的意思,不管他代表谁来说这件事,但还是很为不满。
“嘿嘿,高大人莫急,来,我再敬大人一杯!”
说完,武士彟先干为敬。
高君雅,也是喝了。
武士彟替高君雅倒满酒杯,继续说道:
“当今之世,也的确繁乱变幻。可是再怎样,这朝堂之上关陇门阀之势,须臾之内并不会改变。”
“下官斗胆说一句不该说的,国公乃皇室宗亲,也是关陇门阀的翘楚。”
“高大人若是执意而为,必然会引起国公不满,更会惹恼其后的势力!”
“如此,又对大人、对太原之局又有何益处呢?”
“当今之时,刘武周正在背面磨刀霍霍,南边历山飞匪患未经,河北边界还有诸多乱民!”
“是故大人可要三思啊!”
“下官也想,皇上安排大人在此,绝非是为了抓几个毛贼逃犯啊!”
说完,武士唬双手端起酒杯,再向高君雅敬酒。
高君雅温言,微微一怔。
他想了想,点点头,然后端起酒杯和武士唬一碰,一口喝下。
“可是,那些冒充良民的贼匪……”
说到此处,高君雅猛然间刹住话头,面色陡然变幻。
“难道……”
刀光火石间,高君雅悚然而惊,眼见着冷汗就流了下来。
可是对面的武士唬,仿佛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变化,仍然在为高君雅殷勤布菜、劝酒!
太原留守府鹰扬府,很快就招满了一万之数的新兵。
紧接着,便是热火朝天的训练过程。
不过,这一万人,都是高君雅亲自过目,基本上全部剔除了那些有身份造假嫌疑的人。
良家子,家有田产,无有劣迹,身有三保明证。
募兵选良家子,这还是汉时招兵遗留下来的规矩。
何谓良家子?
非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者,是为良家子。
这要求当然很高!
自从大隋朝施行军兵一体的均田制,基本上算是在形式上废除了良家子征兵制度。
但是,这个传统还是在有些禁军之中保留了下来。
一个标准的良家子,需要自备两匹战马,一杆大戟或是长矛,长剑一柄,弓一具,箭两壶(48支),铁甲半幅或是皮甲一套,以及行军一月所需的军粮。
看看,这是妥妥的有产者!
一个能满足这样自带干粮的府兵,即使不是良家子,也距离不远了。
本来,按照现在高君雅的严格做法,是绝对那么快募不到如此质量的兵的。
可这不是赶上天灾大旱吗?
很多原本的有产者,在天灾面前,也会变得贫穷!
当兵,还是个蛮不错的出路。
至少,募兵,还会提供一定的军粮和武器,至少不用像府兵那样再带干粮!
高君雅最终没有动长孙顺德等人,也没有找李渊诉说此事,但是这些人和那些冒牌良家子的匪徒,一个也没能进入高君雅的鹰扬府新兵大营。
对此,李渊不能说什么,或者说他现在还不想说什么。
至于高君雅手下的那些军中下属,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在现在情况下,只能将不满藏在心中。
时候,还不到翻脸的时候!
尽管,某些人已经相当不爽!
等,大家都在等那个最合适的时机!
连高君雅,也在等!
“他们动了?”
杨子灿看着情报,问旁边的图。
“灰六的情报是这样。”
“李二这一路,通过突厥那边带路,从秘密小道翻过阴山,到达太原。”
“李建成这一路,从临泉如娄烦。到达太原郡。”
“那这么说,这老李应该亮出獠牙了?”
“胡粲一他们那边分析的结果便是如此,刘武周这一造反,就是一个巨大的推手!”
“现在,已经开始积极招兵扩军,不过根据五号的情报,似乎他们像将这些年积累的力量转化成正规军受到了挫折。”
“主要是副留守、虎贲郎将高君雅!”
“嗯,高君雅,这人是个忠臣,当年跟着来大将军离过不少功勋,就是跟在唐国公这个老狐狸身边,还是太过刚直,可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