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你这个时候回来,莫不是知道了爹爹的意思?”
李建成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笑着对妹妹说道。
“什么爹爹的意思?”
李平儿抬起一双美目,好奇的问道。
“你不知道啊?”
“好事,大大的好事,不仅是好事,还是我们家平儿的大喜事呢?”
李建成越发高兴地说道。
李平儿更不明白了。
自从最疼爱自己的阿妈因病突然去世,她认为这人世间,就没有什么值得她高兴的大喜事了。
“我的大喜事?”
她的眼睛滴溜溜乱转,可是一直都没想起来是啥事,对自己可谓大喜。
“傻妹妹,你的终身大事啊!”
“终身大事?啊!说什么……”
李平儿一听,“腾”的一下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瓶尔、钵儿、锅儿、碗儿、鼓儿、锣儿……
各种声音,叮咣乱响。
一时间,都拥挤在她的脑海中草泥马奔……
离开河东郡的骁果卫大军,终于在十日后到达洛阳附近。
在距离东都还有六十里的时候,班师回朝的骁果卫大军,才开始罗列仪仗,吹吹打打起来。
而众将士,连带着大将军杨子灿,也扯开喉咙,唱起了大隋凯旋之歌。
……
按照国礼规制,出征大军得胜班师,则要行凯旋之礼。
何谓凯旋之礼?
就是军队乐营吹鼓手,?路吹打,高奏凯乐。
获胜建功的众将士,得齐声高唱凯旋之歌。
只听得骁果卫的将士们,声音嘶哑,却多豪迈齐整:
……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
凯旋之歌,广皇帝作词作曲,原名为《饮马长城窟行》。
后为军队凯歌之用,取名《国之横梁》。
《国之横梁》,就是巍巍长城、国之横梁的意思。
这首凯歌,也是大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弘扬国威武魂之名篇,气魄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既然是军歌,凯歌,自然得一遍遍唱,唱到自己服为止。
骁果卫大军大汗淋漓、撕心裂肺地唱到近郊,便见皇帝的仪仗在那里高高竖立。
古代,距离国度五十里之地为郊。
按照礼制,凯旋之师的迎接,各有不同规则。
若是天子亲征之师凯旋,众大臣皆要礼服出城郊迎!
若是皇命大将出征之师凯旋,天子需要着礼服,重者亲迎,次者派使节出城相迎,以示隆重慰劳之意。
杨侑在前,其后,是皇太孙仪仗。
在后,阿布在前,其他将领一一跨马尾随,后面是北路大军仪仗。
接着,便是铠甲分明、杀气冲天的百战精兵功勋队列。
后面,则是垂头丧气、但衣衫整洁的突厥贵族、将领、士兵俘虏。
再后面,又是功勋队列;接着是俘获甲胄、武器、旗帜、豪华毡车、黄金狼头纛……;突厥牧人、奴隶;整车整车的垒起来的突厥头颅、串起来的耳朵……
前来欢迎的京师百姓,不计其数。
他们在皇帝仪仗之后,大道两边,一直延伸到远方隐约的洛阳城城郭……
恐怕今日的洛阳城,全城空巷!
在老远的地方,阿布扶着杨侑下马,带领众位将军,一步步走进皇帝的仪仗。
那儿,只见广皇帝和萧皇后盛装出席。
所有数得上的文武大臣,也都是带着命妇,一一班列于仪仗之后。
阿布快速扫视一眼,却见自家媳妇温璇,怀中抱着儿子正心儿,也在仪仗之下不远的西方,正惊喜地朝自己这边张望。
她们母子身边,却是满脸春风的杨吉儿,也正双手扶着温璇,看着自己。
嗯,都安!
阿布心里踏实!
于是跟着杨侑,亦步亦趋。
等到轮到他,便仍然穿着满身盔甲,摘掉兜鍪,哗啦啦一整乱响,然后跪倒在御驾面前,低头启禀:
“臣杨子灿,贺喜陛下。”
“自授命扫荡突厥都拔以来,幸不辱使命,得大胜于大青山。”
“今领命班师而归,交归皇命制诰印符!请上核验收讫!”
“准!”
头顶上传来广皇帝温和低沉的声音。
虽然还显中气不足,但已比当初在雁门郡相见的时候,好了许多。
大概,随着与突厥人战事大胜消息传来,骄傲至极的广皇帝自然心情就好了。
心病渐解,外病渐除。
阿布托起的手上一轻。
置宝托盘,被内史令裴蕴端走。
那里面,是北路截击大军的虎符、诏书、印信,以及奏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