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江陵城外的天空,被战争的阴云与旌旗的海洋所覆盖。
隋军三路合围,营寨连绵百里,号角相连,声势浩大,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煌煌天威。
与此前的任何一场平叛战役不同,剿灭萧铣伪梁之战,卫王杨子灿与坐镇后方的总制大将军陈棱定下的基调便是——堂皇正大,以正制奇。陈棱虽为江南最高军事统帅,需坐镇后方大营统筹全局、保障后勤、震慑地方,但前线指挥权则交给了能力卓越、值得信赖的部下。
此战,不为速胜,不为取巧,只为立威,只为煊赫!
要向天下昭示:大隋法统不容亵渎,叛国逆贼终将伏诛,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王师实力面前,皆为齑粉!
大战伊始,代行总制大将军前线指挥权的江南大营水陆联军领军主帅张镇周,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天下发布了那篇着名的《讨逆萧铣书》。
檄文并非简单的声讨,而是一篇极其详尽的罪状公示,罗列萧铣及其核心党羽自起兵以来,不忠、不义、不仁、不智等大小罪状共计一百八十四条!
条条有据可查,事事戳中要害。从背弃君恩、僭越称帝,到横征暴敛、屠戮良善,再到勾结外邦、祸乱华夏……檄文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不仅在军事上,更在道义上将萧铣伪梁政权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与此同时,朝廷明发旨意:绝不接受伪梁政权自上而下的任何形式投降!务求剿灭务尽,以儆效尤!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这意味着一场没有妥协、唯有你死我活的终极歼灭战。其目的,就是要用萧铣集团的血,来重铸大隋帝国的无上威严,重立华夏正统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
大战序幕拉开,并非想象中的全线猛攻。隋军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耐心。
张镇周下令,各路大军以营、团为单位,轮番前出,对江陵外围的梁军据点、水寨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的试探性攻击。
江南大营水军主帅、果毅中郎将来整,身为名将来护儿之子,深谙水战之道,且根正苗红,锐意进取。他指挥的隋军水师舰队,艨艟斗舰如山岳般压上,船坚炮利(投石机、弩炮),阵型严谨。
他并不急于接舷肉搏,而是充分发挥装备优势,以密集的远程火力覆盖梁军水寨。
新式改良的猛火油柜喷吐出狰狞的火龙,点燃无数梁军战船,滚滚黑烟遮天蔽日。
来整本人常立于旗舰帅台,冷静观察,指令清晰,尽显将门虎子的风范。
梁军水师虽凭借地利拼死抵抗,但无论是在舰船质量、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指挥上,都与来整麾下的精锐相差甚远。往往激战数个时辰,梁军水寨便破损不堪,伤亡惨重,只能不断向内河收缩。
三
江南大营陆军方面,则由东道讨逆大总管杜伏威负责主攻。
这位被广皇帝招安的前反王,深知此战是证明自身忠诚和价值的关键。他麾下确实猛将如云,作战风格悍勇绝伦。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位新近投效、却战力超群的骁将——古狸城野与胡大举。
此二人来历神秘,一个擅使长矛,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力大无穷,手持巨斧专破坚城利垒。
在杜伏威的指挥和这两员猛将的带头冲杀下,隋军陆师精锐的跳荡兵、弩手,在重甲步兵的掩护下,如同不知疲倦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梁军的营垒栅栏。
双方弓弩对射,矢石如雨,每一次接触战都激烈异常,血肉横飞。梁军凭借工事和数量优势,暂时顶住了攻势,但隋军那种有条不紊、步步紧逼、仿佛无穷无尽的压力,让每一个梁军士卒都感到心惊胆战。
这非溃败,而是实力的碾压式试探。
隋军在摸清梁军虚实、消耗其有生力量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打击着对方的士气。
梁军将领们惊恐地发现,他们面对的隋军,与传说中暮气沉沉的官军截然不同,其装备之精良、战术之娴熟、斗志之旺盛,远超预料。
四
在隋军对大梁萧铣发起的试探性猛攻中,有一支军队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那便是由冯盎率领的、远道而来的西南剿匪大军。
他们虽历经落鹰涧惨败、主将新丧、祖坟被毁、粮道被袭、内部动荡等一系列磨难,全军上下带着明显的伤痕与疲惫,但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将所有的悲痛与愤怒都化作了燎原的战火,燃烧在江陵城下的每一寸土地上!
冯盎将本部精锐——主要由彪悍善战的俚獠子弟组成的“俚兵营”和忠诚可靠的冯家部曲家兵,部署在了攻城战的锋线之上。
他们的作战风格,与中原军队的严谨阵列有所不同,更带着岭南山林特有的野性、悍勇与不惜代价的疯狂!
那是隋军发动试探性进攻后的第三个黎明。
一处名为“卧虎坡”的险要营垒,挡住了冯盎大军的前进荆楚要地的道路。
此垒依山势而建,控扼一条两大山脉的中间唯一要道,梁军守备森严,之前冯盎军数次进攻均未得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