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也是连连点头,也不敢在翘尾巴了。
否则他面对的是锤匪与官军的前后夹击。
张献忠脱身之后,便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接跑路恩施。
李定国站在船上,看着一帮人远去,又瞧了瞧船上八大王的旗帜,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等这么久的官军,终于等来了。
于是,张献忠大张旗鼓的沿着水路奔着忠州等去,像是直奔重庆与锤匪前后夹击的阵势。
四川巡抚陈士奇一下子就慌起来了。
本来锤匪的围困就让他极为难受,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分兵按照杨嗣昌去驻守夔门,现在张献忠绕过那里,直接奔着重庆来了。
这哪里能抵挡的住啊?
陈士奇连忙派人去通知杨嗣昌,请求他带兵来援。
杨嗣昌急忙派人去告知左良玉继续追击,争取把张献忠一举消灭,那贺今朝指定是想要借刀杀人,必然不会轻动。
但杨嗣昌不知道的是此时以他这个督师为主的指挥头脑当中,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杨嗣昌命令左良玉乘胜追击,但他按兵不动,派人告诉杨嗣昌自己回了湖广竹山等地养病。
杨嗣昌长期在朝廷里厮混,见左良玉如此行为,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李国奇把消息透给左良玉了。
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瞒不住了。
左良玉一直都被杨嗣昌视为剿灭贼寇的王牌,左良玉托病。
他犹如失去臂膀一样,为此不得不降下身段,去给左良玉写信解释。
“陛下圣意所重,全在逆献一人,四川地形险峻难逃,正是适合围捕的地形。
将军在彼,严督搜索,定然能够擒获此贼。
可现在竟然引兵东还,这是为什么呢?
本督师猜想大概是将军军中无粮,大兵难驻,将军不得已才会如此做的。”
杨嗣昌明明知道左良玉托病的原委,故意避开,把引兵东还归结为军中无粮,为左良玉留下体面的台阶。
但是“平贼将军”的事毕竟难以回避,杨嗣昌挖空心思地掩饰:
“兵部发文以李国奇代将军,不知道是哪个佞臣上疏,幸亏有本督师制止了。
】
献贼在湖广之间,欲深入巴蜀,曹操等四股亦伏大宁,乃将军上报皇恩的大好机会。”
左良玉听着文书读杨嗣昌的信,嘴角微撇,鼻孔里重重的哼了一声。
就算杨嗣昌说李国奇代替他挂平贼将军印是兵部的主意,还是他上疏制止这种临阵换将的行为。
如此颠倒黑白的诡辩,他杨嗣昌真以为我左良玉是三岁小孩,随便忽悠?
皇帝的话,我有时候还懒得听呢,你一个督师,算个屁啊!
更何况李国奇早就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了。
杨嗣昌私底下向李国奇许诺用他来代替左良玉为平贼将军,观音岩战役之后反悔食言。
告诉李国奇此事稍后再议,李国奇大恨,早就和左良玉全盘托出了。
所以面对杨嗣昌亲自写信的催促他出兵,左良玉就在竹山一带按兵不动。
反正爷病了,就是不能出兵,就是不能配合你杨嗣昌齐心协力去围剿张献忠。
不仅左良玉开始摆烂不配合了,连李国奇、郑崇俭都不配合。
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进四川,你不要命了?
不晓得那已经是锤匪的地盘!
你杨嗣昌想死,可别拉上我们。
所以不仅仅是左良玉、李国奇消极观望,各省督抚也想乘机从围剿中抽身,陕西总督郑崇俭便是突出的例子。
他虽然是陕西总督,可老家是山西的,也有机会与家人通信。
自从接替洪承畴担任陕西总督后,他就没机会去陕西上任过。
现在杨嗣昌叫他入川,保不齐就与锤匪碰上了,谁爱去谁去。
杨嗣昌事先已经传达皇帝的圣旨。
令秦督郑崇俭、副总李国奇留蜀协剿。
郑崇俭依旧是阳奉阴违,写信给杨嗣昌声称。
他率陕西兵与左良玉派来的偏将汪云凤在川东境内搜剿张献忠,持银买米三月不得升合。
咱官军跟川东百姓花钱买粮食都买不到,这让我们怎么追击张献忠?
郑崇俭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
气得杨嗣昌诘责四川巡抚陈士奇:
“川东境内,让你经营的如此模样?
你日日夜夜叫援军,现在朝廷大军来援。
左帅无粮而归,又见秦督无法够粮,汪云凤等人兵正嗷嗷待哺。
数年巨寇费尽心力,刚有机会到手擒之,若令脱逃,你还有什么脸担任巡抚?”
陈士奇看见杨嗣昌苛责的信,整个人都懵了。
他娘的,当年自己费尽心思才堪堪保持川东没有落到锤匪手中,坚持与贺今朝对抗,才让他没法子轻易攻克重庆。
我苦等坚持如此长的时间,就是不见有朝廷援军到来。
难不成我陈士奇手中的士卒都不配吃粮食,他们在援军没来之前,都吃草叶子喝长江水活着吗?
再说了造成今日这种局面,他们为何不听从你这个督师的命令,就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非得把锅提给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驿卒开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