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又是一位部堂站出来,竟然是如今的兵部尚书杜如晦。
不咸不淡的一句话,神态平和的杜如晦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不论是高士廉还是长孙无忌,都是一滞。
刑部尚书郑善果,更是气息一短,张口间却是说不出话来。
殿内气氛更是紧张,几方的人都已经是吵开了的。
中书令房玄龄拿起面前的茶杯,抬到嘴边却是没有继续,然后轻轻的放下,落在面前沙盘边框上,却是发出一声闷响来。
“我等皆是大唐臣子,身居中枢不为陛下分忧,不解长安之困。再次吵吵闹闹,体统何在!”
尽管大唐是三省分管政务,但中书省却是负责国朝政务起草,大抵在三省里面算是首位的。
中书令房玄龄开口了,众人皆是闭口不再言语。
原本还吵着的两方,也只得是冷哼一声,各自偏过头去。
如今大概是要做老好人的左仆射裴瑀,低笑一声,看着在场的众人开口:“如今城中无数百姓涌入,形势严峻、事态紧急。我等,还是该议一议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吧!”
房玄龄点点头,如今的场面,再议也是不可能了。
沉思片刻后,身为中书令的房玄龄直接开口喊道:“十六卫!”
程知节、尉迟恭等十六卫大将军立马抱拳,齐声应在。
房玄龄满脸沉重,缓缓开口道:“十六卫该是要严肃起来!虽然陛下没有下令关闭城门,但长安城此刻开始,不得再进入一个百姓!诸位大将军稍后各回营中,坐镇军中不得使军中发生混乱。调集兵马,与长安城内外严令戒备。大军出城三十里,把守各处要道,严防后面的百姓再向长安过来。京兆府人手短缺,十六卫需要分出人马,进入城中协助京兆府管控已经进入城中的百姓。严令,军中将士不得误伤百姓,不得骚扰城中百姓,不得乘机作乱。但有作乱着,杀!”
这是应有之意,动乱之时军队需要控制住,面对数量众多的流民,更要管控住更多的人进入长安,也要将如今乱了起来的长安城镇压住。
此时,房玄龄最怕的就是,城中那无数涌入的百姓,会发生暴乱。
一旦这个时候长安城发生暴乱,事态就真的是控制不住了。
当人群数量变多的时候,话就是最敏感的时候。一点点的动静,都可能引发一场暴乱,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亡。
即使是方才还在吵闹的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人,也是点点头。
说完了十六卫的事情,房玄龄转脸看向一旁的部堂们:“户部!”
首当其冲,房玄龄先叫了户部。
户部尚书裴矩站出:“中书令。”
“户部如今有没有准备?城中官仓存粮多少?能否及时调集人手?”
一上来,房玄龄便是三问。
裴矩却也是早有准备,脸上一笑,开口道:“某来之前,户部已经出了办法。如今城中各处粮仓都已拍了人马看守。因灾情,陛下下令调集南方诸道粮食,如今城中粮仓皆是满仓。中书令要想开仓赈济城中流民的话,还需加派兵马护卫,防止有心怀不轨者乘机作乱、劫掠粮食。”
听完裴矩的话,房玄龄点点头,只是稍作思索便说:“十六卫调出兵马于户部听用。如今涌入城中的百姓,想必都是饿着肚子的,这个时候朝廷要是什么都不做,大概真的是要出事的。户部开仓放粮吧!稍后,某会面呈陛下的,出了事某来承担!”
“好!”裴矩干脆利落回答。
说完了户部的事情,房玄龄便再一次看向长孙无忌:“吏部,要查清地方为何放任百姓流入长安。眼下救济百姓为要,但地方失职者,亦是要追究的。吏部,需要出一份名单,凡是失职渎职者,朝廷事后自有追究!”
即使之前还在责怪军方的长孙无忌,面对房玄龄的时候,也是冷静的点着头,算是应承下这件事情了。
作为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知晓长安城一时间涌入无数流民的时候,便知道事情不简单了。长安周边的地方官,不管怎样,必然是有问题的。之前之所以有那番争吵,说是维护不假。但也是为了文官的体统,军方那番话到底是有些妄议朝政的嫌隙了。但是在长孙无忌心中,也是对那些地方官员,早就怀恨上了。
几件大事说完,房玄龄没有停下,继续说:“工部需要准备,城南人少,便在城南各处里坊修建安置点,配合京兆府、十六卫,将百姓劝到城南集中。
礼部也要派出人来,告诫安抚百姓,此时长安万万不能乱!
如今,虽然要用重典,但不可妄用。刑部派出了人在城中游走,安分守己者不要干涉,但凡是乘机作乱者,刑部直接缉拿关押,待长安稳定事后再行追究!”
工部、礼部、刑部的堂官也是上前应是。
军方、文官的事情都解决了,房玄龄脸上露出些疲倦来。
招招手,一旁一直关注着这边的干台,连忙亲自动手,搬了一个凳子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贞观传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贞观传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