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杏树,任由杏子烂在山里实在是太可惜了。”汽车一连绕了几座山,道路两边依旧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杏树,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啊。
过了杏林,山上的树种又换成了山楂,山楂一般在五六月份开花,九十月份结果,所以糖葫芦多在冬天出售。
此时山楂花已经开始凋零,果子才刚刚成型,距离成熟还得几个月时间,不过只看到这些,李未就觉得不枉此行了,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倒是刚好可以建个食品加工厂。
杏子的问题是不耐存储,山楂的问题是当水果吃不太合适,而建厂进行深加工刚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还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赚取更多利润。
关于该加工成什么产品,李未也想好了,山楂可以加工成果丹皮,这可是无数八零后宝贵的童年记忆啊。
那时候家长给的零花钱不多,买不起太多零食,于是大家都把钱用在最解馋的食品上,果丹皮又干又硬,有嚼劲,酸甜酸甜的,价格也不贵,小小的一块就能嚼很久很久。
家长也不太反对孩子们吃果丹皮,山楂消食开胃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孩子吃别的零食就不好好吃饭,而果丹皮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吃了往往还能多吃半碗饭,家长也喜欢给孩子买。
杏子的用途就更加广泛了,杏仁除了入药还能做饮料,露露杏仁露该不会还有人没喝过吧?
杏肉也不能浪费,欧美人吃面包都喜欢抹果酱,而杏肉可以拿来做成杏子酱,不管是卖给面包店还是餐厅,都能卖得出去。
后世xj有许多工厂就是这么干的,杏仁卖给饮料厂,杏肉做成果酱远销海外,极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至于巴旦木,好多人都以为这是大杏仁,其实并不是,巴旦木其实是扁桃,美国加州有三百多万亩扁桃园,占据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产量。
当年进口商为提价,满足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喜好故意取名“美国大杏仁”,此后畅销了十多年。
而实际上,杏仁和扁桃仁的外观不仅不一样,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也不同,杏仁有微毒,不适合吃太多,扁桃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于2012年在bj举行记者见面会,宣布在中国市场的“美国大杏仁”将更名为“巴旦木”,该组织今后在市场营销、宣传等资料上将使用这一名称,至此,忽悠中国消费者多年的“美国大杏仁”这一假冒名称方才宣告消失。
李未三人在鹿乡待了三天,除了研究养殖场的选址之外,剩下的精力都用在了山楂和杏子的考察上。
李新安找了两个当地朋友帮忙引荐,请农业口的干部吃了顿饭,就拿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根据资料显示,鹿乡市的山楂和杏树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撑起一家食品厂来,而且在包产到户的时候,山林也分给了当地的农民,产权相对清晰,日后收购起来也方便。
这一点尤其重要,如果这些果树的归属还是一笔湖涂账,那在产权没理清之前,李未绝对不会开这个厂,不然的话当地老百姓肯定会闹起来,搞不好还会因为争夺果林的归属权打起来。
这年头农村械斗可是非常普遍的,几十上百号人都算是少的,几千号人马一起上阵也不稀奇,而且现如今还没收枪呢,各乡镇都有民兵组织,一旦闹起来,出了人命,这事儿就没办法收场了。
邢书望也会跟着倒霉,他刚上任就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有人把埋怨落到他头上,李未办厂是为了帮他,可不是给他找麻烦的。
既然产权清晰,那就好办了,直接从老百姓手里收就好,就算偶尔有点争执,那也是个别现象,不会闹出大动静来。
考察结束,李未并没有马上去找邢书望汇报好消息,而是给马天佑打了个电话,让他去搜集相关信息,看看海外市场对杏仁和杏子酱的接受程度,以及从那里可以卖到相应的生产设备。
马天佑很快通过欧美的商业调查公司拿到了李未想要的资料,亲自带着资料和样品送到河阳。
杏子酱在欧美确实很受欢迎,好多国家都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实行零关税优惠原则,同时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
李未翻了翻马天佑带过来的样品,德国的、意大利的、法国的、西班牙的、奥地利的、美国的、瑞士的......甚至还有南斯拉夫的。
打开挨个尝了尝,味道都大同小异,以杏肉的原味为主,再夹杂一些各品牌的独门秘方。
“南斯拉夫对欧洲的杏酱出口量这么大?”李未翻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
“我当初也好奇,所以专门问了问,商业调查公司告诉我,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人很擅长做一种叫布雷斯克维斯的糕点,这是一种桃形饼干,由两个饼干组成,其中包含黑朗姆酒,碎核桃和杏酱制成的馅料,然后将蛋糕浸入略带红色或黄色食用颜色的桃子利口酒中,并盖上糖。”马天佑翻出了一盒桃型糕点,请李未和于静姝品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