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心里面吐槽。
但是嘴巴上当然不敢说了。
“这登记田产,是为了下一步实行的【分税制】配套的,朕打算推行【税法】,好让这收税纳税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以配套,日后大家都按照规矩来,士大夫的好处少不了。毕竟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朱皇帝说道。
什么和士大夫共天下
在场几人都知道朱皇帝这么说的时候,肯定是要狠狠的得罪一番士大夫了。
“皇上,何为分税制?”
顾松问道。
朱皇帝嘴角上扬。
分税制,自然是剽窃了后世的办法了。
后世经历过一个连续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地方上的官员们在那四十年不遗余力,想尽办法,扩大财政,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
每个地方可以说都是铆足了力气。
之所以如此,第一原因当然是因为地方官员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而在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点点小原因。
那就是利益!
后世的税收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而大部分发展房地产、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都是地方税。
地方上的经济越繁荣,地方财政盘子就越大。
地方上使劲儿捞钱呃,不是,是使劲儿为人民服务的劲头当然也就越大不是。
地方上如果收到多少税都被朝廷装进了腰包,地方上一点都留不下,那地方上还能有什么干劲?
什么都收走。
就无法激发积极性!
这一点。
当老板这么成功的朱皇帝如何不知道?
之前大明还没天下一统,各项制度,体系都没建立起来,有些地方甚至还在实行军管,有的地方还在打仗、。
还有的地方土匪遍地,地方治安混乱。
这些都需要派遣军队梳理——大明可容忍不了土匪,因为大明朝廷是要招募移民去关外,去南洋的,地方上土匪完全是障碍。
而到了现在。
四川、中原还在梳理。
但东南八省就可以先行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了。
“朕有这个想法已经有些年头了,大明的税收,得分地方税,中央税,朝廷不能把地方上的一切都收走,要给地方上保留一定的税收财源,才能更好的建设地方,中央税就是关税、利息税、盐税三项目,地方税这是商税、田税、矿税、印花税四大项,税收的多寡,要直接和在各级议会拥有的名额挂钩,税收多的地区,拥有的议员数量就多,地方上只要完成才停下达的税收指标,即使是自身财政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要靠上级和朝廷补贴,也是可以在各级议会保留一定数量的代表权.无纳税,无代表!”
(本章完)
喜欢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