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难怪,后世人都说宋明时期是以文制武,用文官来带兵打仗,实际上东汉朝廷同样喜欢让文官挂帅,因为东汉时期的文人很多都是文武全才,下马能治国,上马能治军,许多名将都是文官出身。
不过并非每一个文官都是像诸葛亮那样的文武全才,大部分文官对于带兵打仗还是感到陌生的,张温便是如此。
他以前是文官,『性』格较为儒雅,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经历,如今突然担任大军的统帅,有些不适应也属正常。
这时,袁滂开口道:“前段时间,叛军进攻美阳,却被董将军几位联手打得大败;如今叛军一面退守郿县,一面又在汇集兵力,显然还想再与我军决一高下。诸位都来说说,接下来咱们该怎么打吧?”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董卓冷笑一声道:“当初趁着敌军大败,士气低『迷』的时候,以主力大军冲杀过去,敌军安能挡住我军?如今拖延了这么久,敌军早就重整旗鼓了,现在再想击败他们,晚了!”
张温听了顿时不满道:“周将军此言何意?难道你是说老夫延误了战机吗?”
“不敢,末将可没这么说。”董卓抱拳拱手说道,言语间却没多少客气。
一旁周慎站起来大声道:“董将军,当初司空大人不许我等出兵,这也是出于稳妥起见,那时候敌军虽然兵败,但韩遂手中至少还有三万多大军,而我军的兵力虽然稍占优势,却并非绝对优势,若是贸然出兵的话,说不得就会大败而回,这份责任你担当得起吗?”
董卓怒道:“我军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昂,而敌军却刚刚大败,士气正低『迷』;这种情况下,你却说我军会大败而回,简直荒谬。老夫不知你这将军之位到底靠什么得来的!”
“你……”周慎听了顿时脸『色』一黑,董卓的话就好像是在暗讽他升官靠的不是功劳,而是靠其他本事一般。
张温摆了摆手,开口制止两人的冲突:“够了,你二人都位居将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们却如此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周慎连忙抱拳道:“大人,末将刚才失礼了!”
董卓却是冷哼一声,没有半点表示。
张温眯着眼睛看了董卓一眼,接着便转头看向段增道:“段校尉,当初你曾领兵解了临泾之围,上次攻破敌军营垒时,你也是亲历者之一,想来你对叛军应该很有了解。就由你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段增听了连忙起身道:“大人,末将驽钝,哪有什么好的意见?还是先听听其他几位将军的意见吧!”
张温摆摆手道:“不必了,让你说你就直说便是。当初老夫从洛阳出发时,曾与大将军详谈过一次,大将军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
段增听了有些无奈,军中是最重上下之别的,段增虽然能独领一军,但论起官职来却只是个校尉,在场人里面比他高的有不少,所以他原本是不想这么早站出来的。
但如今张温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起身答道:“回禀大人,属下觉得我军现在兵力要多于敌军,士气也比敌军要高,主动权在我军手中。”
“不过敌军的优势却在于骑兵较多,机动『性』强,且敌军多以羌胡为主,士卒勇悍,若是现在与他们决战,恐怕胜败难以预料。不如以持重为主,先以小股兵力与敌交战,慢慢积累优势,等待战机。”
张温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却不怎么满意。
这一次皇甫嵩之所以被免去统帅之职,除了有张让、赵忠二人的谗言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皇甫嵩与叛军相持了几个月,久久没能取得胜利,期间反而打了一场大败仗,所以引起天子的不满。
而等到后来董卓等人击败北宫伯玉时,那时免去皇甫嵩的诏令已经下达,难以更改了。
如今张温担任大军统帅,他可不希望自己也因为迟迟不能取得胜利而被免职。
所以段增的建议显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这时,陶谦站出来道:“段校尉所言不妥。诸位都知道,朝廷为了平定去年的黄巾贼之『乱』,已经花费钱粮无算,如今朝廷八万大军汇聚在此,每一天人吃马嚼都不知要消耗多少钱粮。若是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朝廷的压力也就越大啊!”
张温、袁滂等人听了纷纷点头,他们都是文官出身,当初朝中那场是否要放弃凉州的辩论,他们也曾参加。
虽然他们都属于主战派,反对放弃凉州的提议,不过对于朝廷面临的困难他们却知之甚详;以朝廷如今的局势,根本就拖不起,拖得越久,越容易出现变数。
段增却道:“陶大人所言有理,不过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越是想尽快击败敌军,就越不能心急,否则容易为敌所趁。”
“更何况,我军固然拖不起,但敌军同样拖不起,如今三辅地区大旱,又出现大面积的蝗灾,各地残破,庄稼颗粒无收,叛军难以从当地获取足够军粮,又能坚持多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汉奸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汉奸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