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慈欣在《流浪地球》要求整个人类做到。
只有英雄的死让人感叹,只有拼命努力后的失败让人惋惜。
即使人类如此努力,整个逃逸时代地球仍然随时随刻可能被毁灭,所以整部《流浪地球》才有难以名状的悲壮感。
在这个年代,遇见《流浪地球》,真是幸运。
真是幸运。
《流浪地球》电影填充了许多细节,却也忠实于原着,它把原着中的核心淋漓尽致地拍了出来。
在这个年代,遇见《流浪地球》,真是幸运。”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也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梗,同时从网友们的评论当中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有多么的喜爱这部电影,并且有多么的认同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除了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外,还有不少的剧中台词也跟着火了起来:
比如说: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已经成为了无数人的口头禅,特别是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乘坐同一辆车,就会用这几句话来调侃。
遇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什么的……
也会在第一时间说出这几句台词。
这足以说明《流浪地球》是真的火了。
……
还有在片尾出现的那句——
“但从此刻起,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也成为了一句大爆的台词。
《流浪地球》带给观众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电影本身,它打开了国人对于科幻世界的无限向往,同时也让大刘进入了无数人的视野当中。
中国人终于知道,哦,原来我们居然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哇哦,我们国家也能拍出这么厉害的电影,我听说在首映式上导演说这部作品是一位叫做【刘慈欣】的大佬写的,
后来我仔细去翻了一遍他的作品,我发现我被深深震撼到了。
我们国家居然有这么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为什么科幻电影却刚刚起步呢?
真的太遗憾了吧?”
“我也是第一次通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认识了刘慈欣这位了不起的科幻作者,希望以后国内能有再多这样的电影出现,让我们能知道更多的优秀作者。
真的,我们太需要这方面的宣传了。”
“只能说科幻类的小说真的太小众了,我当了大刘很多年的粉丝,在科幻小说界当中他是非常火的,可就是圈子比较小,也就这个小规模群体的人知道而已。
知道大刘的人,全中国估计有没有10万都还不知道。
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流浪地球》电影,为这些科幻作品做出了很好的宣传,把大刘推向了世界。”
这一年刘慈欣还没有因为三体出名。
2006年5月,刘慈欣刚在科幻世界连载《三体》,距离《三体》完全火起来还要一段时间。
《三体》获得雨果奖,要到2015年。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对于后代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的小女儿现在才只有7岁,但是看完《流浪地球》之后,她已经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了。
虽然她还搞不懂科学家的定义是什么,但是她说她要去造发动机。
哈哈哈……
容老父亲再笑一会儿。”
“《流浪地球》所开创的并不仅仅是追赶和超越好莱坞的道路,而是一条不同于好莱坞模式,将东方哲学和东方情感植入其中的新可能。
即便这条路还满是磕绊,但是我们终于朝向未来迈出了第一步。
《流浪地球》是当年小说的影视化,但如「科幻电影元年」这个期许所预示的,它并非圆满的终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因此笔者要不吝赞美它的伟大,不是因为已臻完美,而是因为它必将是更伟大之物的开端。”
“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任何一部作品,《流浪地球》或许在给下一代人,给未来的科学土壤埋下了一粒微小的种子。
你们想想看,谁小时候没有想当科学家的梦呢?
我们看到课本里面叙述爱因斯坦是如何伟大,叙述量子力学是怎么改变了世界……
霍金是如何预言人类的未来……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在5光年之外又有些什么?
人类是宇宙的唯一文明吗?
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无限着迷的东西。
同时也是这些东西,点燃了人类探索的火种和欲望。
《流浪地球》对下一代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类似于《流浪地球》的电影出现,同时也希望我们未来能诞生更多的伟大的科学家。
《流浪地球》有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远吗?
诺贝尔化学奖还远吗?
……”
“207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家丁仪,因为在重元素聚变领域的突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氧元素重聚变反应堆,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男神从做游戏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男神从做游戏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