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道:“你又怎知,他们没有陷阱等着我们!”
高览哑口无言。是啊,也许做出这一幕戏,为的就是他们出去,好引蛇出洞而一往打尽呢。人家做出这么多,总有目的,总不会故意挖土挖渠只是为了好玩。你又怎么能知道,人家根本就是挖着陷阱等着他们送上前去呢!
那么!
出去,不就是正好如了他们的意?!
如今是出去也不行,不出去也不行。难道眼睁睁的看着城中生乱?!
这样可不是办法啊!
“吾先带斥侯出城一探……”高览道:“总好过坐以待毙!”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淳于琼道:“城中若知我等并无动静,恐有动心之人,此等压力之下,不仅要防外,更要防内城出乱子,高将军,在事定之前,还请用心。我们二人同心,切不可胡乱行事!”
这意思是说,有什么想法一定要沟通,千万不要相互捅对方一刀,然后有别的想法,投奔别的人去了的意思。
高览道:“自当如此!已走到如今之地步,览又岂会背同袍之情!”
淳于琼点首。
高览道:“城中暂交由淳于将军了。”
淳于琼送他带人出城。他面色忧心忡忡,与被架在火上烤并没有什么区别。
高览的身影消失不见了,城下有几员战将前来道:“……将军,城中异动频频,很多人恐有暴动之嫌。”
淳于琼微怒,道:“他们欲待何为?!”
“城中不是军法管制吗?!怎么敢在此时此刻多言?!”身后的谋士道。
那几员战将道:“有人急了,并且各有心思,有欲投降曹操者,也有欲投奔袁谭或袁尚者,竟是要集体出城而逃,止都止不住,我等又不能妄杀,因此来请示将军……”
淳于琼来回踱步,道:“他们凑什么热闹?!谁都不准出城。再有闹者,抓几家出来弃市,再敢有欲出城者,皆如此。”
“不错,口子不能开,一旦开了口就堵不住了。”谋士道。
诸将听从,听命而去。
又有战将前来禀报道:“……城中有听闻张合前来为徐州取邺城者,闹的沸沸扬扬,也不知怎么他们就听见了说是张合要凿冰河水淹邺城,一个个都慌了,有人闹着要出城避难,但是有更多的人说不如直接投降……”
淳于琼一听就头大的要命,这么大的动静就知道定是瞒不住。
张合的目的就是这个,现在他的目的,的确是达到了!
太阴险了!真的!
“为何要劝我军投降?!”淳于琼百思不得其解。袁公新死,尸骨未寒啊。这邺城怎么就不想着等袁谭或袁尚回来呢?!而只想着投降?!
谋士沉吟一声道:“先前吕布进邺,施恩而未用大刑于民,可见他们怕是知晓,投降了,他们也不会有家破人亡的风险……”
战争之中,哪一次战争不是城破人亡的惨淡结局。正为了避免此,战争之中最重要的发明,就是投降的艺术,而投降,什么时候投降,以及投降于谁,以及投降的方式就很重要了。
而这种时候,显然,投降于吕布,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这是避免伤亡的最大的可能。
“民心如此……”谋士看出淳于琼心中的郁闷,道:“……此等之时,百姓想着的不是依靠着两位将军和城池而挡住外敌,而是投降。可见他们并无战心。若军心无继,只怕再扛也是扛不住的。他们甚至都没想过等袁谭或袁尚回来……”
这二人回来?!呵,不分个势如水火的正统出来,能回得来吗,能顾得上守邺城吗?!
等他们把这些继承之事搞定,邺城黄花菜都凉透了!
谋士低声道:“将军,没有多少人心还指望着袁氏来救,可见人心如此,终究不可违啊。将军顺应民意,便是将来……也是名正言顺。”
淳于琼叹了一声,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却并没有说什么。
高览带着人靠近着细细的探查了一番,恰巧不巧的就碰上了张合带着人来堵。高览心中一慌,也不与他交手,调头就跑。
这货是长着眼睛还是怎么?!竟然还盯着自己城中动静的,怎么就预测的如此之准呢?!还能堵到自己,这可真是邪了门!
高览调头就跑,张合自然带着人追,一面追一面道:“合欲与高将军说几句,跑甚?!不如且停下一叙!”
高览心中冷笑,谁知道他有没有准备陷阱,谁知道他会不会放冷箭?!
哼。他是投降了吕氏阵营。那张辽他可是听说了,趁着颜良不备,一刀斩首。
能与张辽沆瀣一气的家伙,高览可不信他会讲什么义气情谊!
就算张合声名还不错,之前在袁氏阵营中三人也相处的不赖,然而,现在敌对之下,什么节操,都见鬼去吧,反正是不能信!
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覆水难收啊。万一以后投降了,还得当同事一样相处,再想起这旧事互骂来,难免心里不痛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吕布之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吕布之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