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刘伯温,还正一心为元朝出力,热衷着大展才华,经世济民呢!张三丰欲说动他以后能辅佐朱重八,倒得动点儿心思!
张三丰到了高安,执尺被发长歌而行。歌曰:“忽隐忽现虽见长,一羽不加梦黄梁。风云季会需待时,真龙在野不在堂!”如此一连在县衙门外走了数日。
刘伯温忙于政务,倒也没在意张三丰。但衙役们闲聊开来了,说几天前来了个疯老道,天天唱那歌,不晓得啥意思。
刘伯温闻言便问啥子歌。衙役们便如实相告,并说:“大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知他歌中之意?”
刘伯温细细品吟一番,对前两句不甚明了,觉得似乎是在劝人不要醉心功名。而后面两句就大含玄机了,隐隐有要变天了的意思!但他哪敢与这些衙役们明说,只说道:“疯人疯语的,莫要去管,也莫乱传!别损了衙门形像!”
衙役门听刘伯温如此说,也便不再谈论这方面的了。
刘伯温虽如常一般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想去弄懂那道士倒底是啥回事。
于是他说累了,要独自出去走走。
刘伯温一出衙门口,就见到对面街路沿上一个被发老道叉着双脚箕踞在地,见他出来,还抬起头冲他一笑!
刘伯温踱了过去,微微一礼,向一傍街巷伸手一指,说道:“老丈请了!”
张三丰也立起身来,一起来到巷子里。
刘伯温请问道:“老丈数日于衙前高歌,可有啥要相告的?”
张三丰撩起头发,看着刘伯温道:“大人好气度!好面相!当是满腹锦绣之人!必有框正天下之才!”
刘伯温一听此语,便知张三丰肯定是特来寻自己的,但不知他到底要做啥,便静待下文。
张三丰接着说道:“可惜时运还不济啊!”
刘伯温才高中进士被派来这儿做县丞,应该算顺风顺水的了,不觉诧异地问道:“老丈何出此言!”
张三丰说:“大人纵经世大才,然今天下,朝纲不振,官场昏聩,恐仕途多艰呢!”
刘伯温对这方面自然是有些意识的。不过自己还没遇到,又是初去茅庐,正怀揣雄心壮志之时,说相信也相信点儿,说不相信也真不愿意相信。便问道:“老丈歌中所指,便是这方面?”
张三丰点了点头。
刘伯温说道:“还烦请明言!”
他以为张三丰是为化缘才如此所为,但又觉得后面那两句“风云季会需待时,真龙在野不在堂”搞得太大了点!一不小心是要丢脑袋的呀!
张三丰便对他解释道:“大人的仕途时断时续,虽明中有升,但终究黄梁一场。而大人所待时机却在后面,自有风云季会之时,到时自知真龙在野也!”
刘伯温从怀里掏出一把碎银塞给张三丰,沉声道:“老丈老矣,不可胡言乱语!”便转身离去。
但听身后张三丰呵呵笑道:“龙气降凤阳,逢朱仕途畅。展尽平生志,万古美名扬!”
刘伯温闻言大惊,转身视之,只余空巷,哪里还有人在!这才知遇了神人,有些信了。
后来,他升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权贵们的压制与排挤。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三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着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着名的《郁离子》一书。郁离子者,谓之自己心情郁结与朝庭离心也!
而当此之时,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大变。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
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结合张三丰临走时所言诗句,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
朱元璋也听闻他隐居青田,两次发出邀请。刘伯温不想再傲了,终于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元章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元璋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得此良策,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喜欢太极祖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太极祖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