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人中,王穿算是最后一个领悟到其中奥妙的人。
所以王穿刚才一想这才真的心有恐惧,觉得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而且一想当年那些设此阴谋的人,心里就更是恐惧里带着佩服。
如此心思实在太过慎密了。
朝堂之争远比王穿所读的任何小说要精彩得多,更不是许多小说所写,人物一出来,几乎就可以知道结局,聪明的读者,愚蠢的作者,愚蠢的主人公。
王穿一直在深思,谁也不敢搭话,一时之间卧室之内到也静得很,都可以听见相互之间的心跳声了。
“两位公公,想必当年的工部尚书以及侍朗也无从可以问起了,在下也觉得不必牵扯太多,但有一点可以明白,行此事之人必然知道此中关键,而且是极为机密之事,一代传之一代,想来以后会慢慢的查清,你们也不必胡乱猜测。”
王穿先是安抚两人,知道此事只要顺藤摸瓜就可以纠出不少人,而且只要当过工部尚书侍朗的都有可能被卷入,这样下来又会有许多人因此而会无辜丧命。
可事实上能有此谋害皇帝之心的人其实并不多,那么其它人就会因此而冤死枉死。
而这此种结局是王穿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知道将来的皇帝不是那四位老王爷,而是信王朱由检。
所以他不能把此事引到朱由检身上,而是要顺着把此事引向四个老王爷。
这样一来也算是给信王朱由检清除了威胁,保证了历史能顺其自然下去,而不是改变历史。
同时也是间接的向信王效忠,让信王不会再怀疑王穿,得到朱由检的真正信任,毕竟此时王穿已来到大明天启,将来还要在大明朝混下去,自然不可此时就得罪将来的皇帝崇祯朱由检。
“统领大人放心,我们受督主之命全力配合统领查案,自然听从统领大人,不会多生事端。”
魏虎知道王穿的意思,若是放在几年前,那么此事当是一个好的机会,可现在魏忠贤已经是九千岁了,所以稳定当然还是最重要的。
“尚书大人,你发现此事之后有没有告诉过其它人?”
王穿此时又问起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许是直接关键到此次大爆炸的人为因素。
若说只有董可威一个人知道,那么大爆炸或许还不会如此凑巧,竟然把王穿还有倭人给弄了过来。
当然对于倭人和王穿当然是已知大爆炸的日期的,但对于此时的大明朝人来说,大爆炸是意外,是不可预测的,唯一可以预测的人,自然是发动此次爆炸的人了。
董可威还是沉默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告密之人,若他们不行此事,那么只要董可威把事情告诉了皇帝,那么利用大爆炸来谋害的阴谋就不可能实现了,只要把王恭厂的下水道重新改了,就不可能让乾清宫倒塌。
所以董可威告诉了谁,就有可能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寻找到知道内幕之人,由此抓出阴谋者,毕竟除了争位之外王穿很放心,可倭人的心思本就是想来大明朝改变历史,以图改变三百多年后的历史,甚至于此时就可以攻入大明朝,那么将来之事谁只会对倭国有利,而不会对我大中华有利。m
考虑到这一点,王穿还是要问个明白。
“尚书不必为此而担心,大明朝不会因此而不稳,在下所问是想查那些倭人的阴谋,这些倭国人对我大明朝一直野心吞并,所以若我大明朝有与倭人勾结的奸细,想必人人得而诛之。”
王穿把事情引向倭人,这样董可威就不会再有顾忌了,毕竟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是卖国求荣之人,而若是扣上一顶卖国求荣的帽子,那也就死有余辜了。
而董可威自然不会为一个奸细打掩护了,若说他不如实回答,那么董可威自己反而可能成为奸细的同党,这显然也是对董可威的一种无形威胁。
再言之,若不是王穿来问话于他,交与东厂,那么他就不会还能躺在床上说话了。
“回统领大人,工部之内老夫谁也没有告诉,只是老夫想着大理寺有一人十分正直,而且既不是魏督主的人,也不是东林党人,也深得皇上信任,所以就把此事告诉了他,着他暗中进行调查,也想找出幕后之人。
只是可惜此人也死于大爆炸之中,到是老夫害了他,若不然将来他也会成为国之栋梁。
若说此人自然不可能是倭国奸细,也不可能把老夫所告诉他的泄露出去,老夫可以以人头来保证此人。”
王穿一听,却也不等董可威揭晓,而是摆手一笑道:“董尚书言到此即可,在下已知你所言此人是谁了,这算是在下想到的,而非是尚书告诉在下的,此人就是大理寺左侍朗,兼领佥都御史的潘云翼。”
王穿说完,董可威还是瞪着王穿,有些不可思议。
“统领大人聪慧,老夫也不必多言,所知的也就这些了,想来若倭国真有对我大明朝的野心,那有统领大人辅佐皇上,老夫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启1626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启1626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