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能够有被证明的机会,这换成谁都愿意,李清照当然也不例外。
“好,既然如此,典将军快安排下去,准备一炷香,孤要欣赏大齐的新一届才女的佳作。”
此时,从高麒的言语之中,却是能够感受到其自信。
是的,这是高麒的自信,李清照可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词赋。
随着香炉准备在府外,此时随着消息的奔走相告,江陵城中的世家豪族、普通民众都纷纷不约而至的聚集而来。
一时间,王府外却是除了百余士子之外,此时却也是人山人海。
其众人皆是前来观看他们大齐所产生的第一名女探花的风采的。
时间一分一秒,渐渐的离去,香炉里的一炷香也在缓慢燃烧着。
只说,香都快在逐渐熄灭时,李清照还是没有作出诗篇。
一时间,百余士子不由越发兴奋,这由不得他们不兴奋,因为只要李清照不能按时作出诗来。
此举不仅可以让高麒在城中民众颜面尽失,威严下降,还可以如愿以偿,让高麒撤销李清照的探花。
此时,为首的李姓士子最为兴奋,好似十分希望看见高麒出丑一般。
香炉的一炷香已经悄然燃烧着,此时的李清照却还在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此时此刻,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国子监祭酒蔡邕却是冷汗直冒,神色紧绷着。
眼看时间就要结束了,可李清照却是没有丝毫作出诗的动向,这由不得蔡邕不紧张。
毕竟,李清照的探花乃是他一手决定的,这要是在民众面前丢了脸。
那可不是蔡邕一人的脸面,关乎的可是整个国子监的颜面。
此时,可谓是越到最后时刻,众士子是越发兴奋。
忽然间,就在一炷香燃尽的最后时刻,李清照陡然间睁开了双眼,其面容十分镇定,没有丝毫的慌乱。
有的只是从容不迫,以及一阵阵的信念。
高麒知晓了,这是李清照已经作出了佳作,那是一种无畏的自信。
旋即,高麒笑容满面,说着:“李小姐,既然已经胸有成竹,便念给诸位听罢。”
“让诸位听听此诗效果如何。”
随着高麒此言一出,众士子却是神情紧促起来,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随着,李清照耳听高麒的鼓励之言,投以感激的神色,随后全身心投入到诗篇当中。
生当作人杰,羽为皇室雄。
首创大齐国,将统天下业。
一时,短短四句话便行成了一首佳作,陡然间便震惊住在场的众人。
不仅百余士子瞬息哑口无言,就连围观之众也鸦雀无声!
其实,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并不是语句优美,相反还很平静。
可是李清照作这首诗抓住了一点,那就是歌颂了高麒,赞扬了大齐。
其中第一句说明了要让天下人都要像高麒那样,成为一世的人杰。
其第二句也具体说明了高麒是皇室后裔,第三句则是歌颂了高麒创建大齐的功业。
最后一句便抒发出了齐国将要扫平乱世,入主中原,平定天下的伟业。
这一刻,百余士子心都已经凉了,他们知道,随着这首诗的出世,李清照是赢了。
首先不管这首诗意境怎么样,因为李清照歌颂了高麒,赞扬了齐国。
试想想,如此爱国的一人,高麒又岂会取消探花?
旋即,城中民众却是轰然间,群起跪下,大喝着:“草民等恭贺大王!”
“愿大王早日扫平乱世,一统天下,让全天下的民众都能像草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
这一刻,高麒虽还未称帝,却是享受到了只有天子才有的级别,受万人敬仰。
的确,自从高麒入主江陵,建国称王后,便在境内适当的减轻徭役、减少赋税。
在加上高麒大肆支持枣祗在境内各地屯田。
故此,如今几乎齐国境内已经免除了缺粮的境界,其民众家中在上税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余粮。
一时间,李清照的这首诗不由勾起了民众对往事的回忆。
所以,在不自主间便向高麒行跪拜礼,希望其早日一统天下。
什么叫拥护,这才是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拥护。
华夏的百姓是很淳朴的,只要统治者能够善待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
他们反过来也会真心拥护这王朝,萌生感激之情。
“诸位百姓,都请起吧,孤定会准你们所请,会加快进度平定天下的。”
只说在安抚百姓的瞬息间,年过三巡的吴承恩却是缓缓站出道:“不知李小姐可为这首佳作取名?”
闻言,李清照却是缓缓说着:“这首诗乃是清为齐王,为国家所作,理当由齐王亲自来取。”
“啊?孤取?”
思索一番,高麒缓缓道:“既然如此,孤便来取吧!”
“这首诗就题为英雄吧,希望这首诗日后能够伴随着孤一统天下,扫平天下反王,结束乱世。”
一时,随着高麒的题名,更是受到众多民众的一致赞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隋末之大乱世召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隋末之大乱世召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