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对名将的要求不同,中国人眼里的真正名将,往往要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以多胜少或以强败弱”靠实力平推,只是属于正常水平,并不值得炫耀。
在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涌现出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决定秦朝命运的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争也是项羽得意之战、成名之战。
巨鹿之战中,秦军王离与章邯共计30万,项羽只有数万兵马,其余“叛军”几乎都是作壁上观。
项羽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全歼王离军,逼降章邯军,这样的胜利古今罕见,传统解释是项羽勇武,且战术水平高,故而打败了30万秦军,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原因。
章邯兵马数量比较明确,大约是20万人,由“骊山徒,人奴产子”所组成,辅以一些秦军精锐,但总体与六国叛军一样,都属于乌合之众。
与章邯不同,王离兵马数量一直是个谜,有30万、20万、10万三种,但综合各种信息以及战争激烈程度等情况推测,王离应该有10万兵马。
秦始皇曾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蒙恬被害之后,这支边防军由王离执掌,但在秦末乱世中“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而《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
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两份材料验证可见,皆复去的戍边者是20万,真正秦军是10万,因此王离兵力大概是10余万。
从两人军队数量上看,似乎章邯率领的才是主力,但考虑到王离率领的边防军,因此论实际战斗力,可能王离才是主力。
不过,尽管王离是秦朝名将,率领的是精锐,章邯之前只是一个文官,但胡亥还是让章邯节制王离,《史记》中有“令王离、涉间围巨鹿”。一个“令”字,透露了章邯与王离主次关系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两人不一定是主从的隶属关系,但决非“平行”关系,章邯地位应该高于王离。
一个骤然升官、军中地位还高于王离的章邯,能否被沙场宿将王离接受?
根据史书记载,巨鹿被围之后,赵军向各处盟军求援,楚军统帅宋义曾在安阳停留46天,项羽怒而杀之,随后项羽领兵救援巨鹿,可见秦军围困巨鹿时间很久,至少在二个月以上。
因此,30万秦军有足够时间消灭赵国残兵败将,而实际上直到项羽到来时,巨鹿都没能被数十万秦军攻破。这就难免让人费解,无论是王离还是章邯都手握重兵,又是当时名将,为何对区区一个巨鹿束手无策?
《张耳陈余列传》记载:“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巨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
也就是说,王离先围巨鹿,随后章邯到达与陈余对峙,并负责王离的后勤,聚集在巨鹿的秦军大约有30万。以30万的秦军攻打赵国残余,章邯却没能攻打下来,不显得诡异吗?
巨鹿城虽然不大,但古代攻城战一向有难度,王离围攻巨鹿城却没能攻下,也是正常现象,毕竟王离只有10余万兵力。
但章邯手握20万大军,与数万人的陈馀对峙,甚至“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因此章邯完全可以分出大部分兵马参与攻打巨鹿,为何没有?是王离拒绝了,还是章邯不愿意?
整个巨鹿之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羽围攻并俘虏王离,第二部分是项羽与章邯对峙,以及章邯向项羽投降。
章邯与王离虽然没有直接相连,中间隔了一段距离,但毕竟相距不远,史记中说“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因此章邯至少有10多万兵马可以随时支援王离,那么项羽为何能够击败10万大军并俘虏王离呢?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渡过黄河之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首先攻击的是保护甬道的秦军,然后兵围王离,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面对友军被围,章邯派兵救援,但九次救援都被项羽打退。
这时出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章邯不顾王离退回钜鹿南棘原了,《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之后,王离部队后勤不济而被全歼,其中王离被俘,秦将苏角被杀,秦将涉间举火自焚。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叛军”的态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作壁上观,一种是章邯引兵解后,“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
涉间自杀”,即歼灭王离军是项羽与诸侯共同的战果。
这一段记载至少有三处存疑:一是项羽兵力数万,如何围困10万王离军时,还能南拒20万章邯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