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三爷密函 破局之钥(祁县白府 密室)
谷雨方过,一封来自北平傅三爷的加急密函,由绝对可靠的渠道送达白映雪手中。这封信的内容,足以扭转白家目前面临的被动局面。
傅三爷在信中详述了他数月来在北平的纵横捭阖。他利用白家提供的“新煤矿”与“古法纺织技术”两块诱人招牌,加之其自身深厚的人脉与手腕,成功搭上了北平望族李家的线。李家虽不似孔宋那般富可敌国,但在平津乃至整个北方政商两界根基深厚,尤其与晋绥军部分高层关系密切,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经过数轮隐秘而艰难的磋商,傅三爷代表白家与李家初步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李家将利用其在北方的势力,为“三晋公司”新煤矿的开采提供庇护,并协助打通通往平津市场的销售渠道;同时,双方将合资在定州重建并扩大白家昔日的药材和布匹产业,利用白家的技术和李家的渠道,重塑“定州白家”的老字号招牌。
更令人振奋的是,傅三爷凭借此合作框架,以及白家之前主动释放的“合作”意向,终于撬动了重庆方面的坚冰。孔家、宋家麾下的代表已与傅三爷进行了初步接触,虽未正式签约,但已表达了共同开发“新型纺织技术”及参与“三晋公司”部分边缘业务的兴趣,前提是白家需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与“可控性”。
傅三爷在信末强调,此举意在“以空间换时间,以合作换生存”。将部分产业重心回调定州、北平,既可借助李家力量稳固北方基本盘,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重庆方面希望白家“离开”晋地核心区域的潜在要求,化解“剪枝”行动的锋芒。他建议白映雪尽快亲赴北平一趟,与李家敲定合作细节,并“偶遇”孔宋代表,展现白家的“诚意”。
“好!傅叔此计,真乃雪中送炭!”权世勋(幼子)虽在病中,闻此消息亦精神大振,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映雪,此去北平,关乎家族未来数年气运,辛苦你了。”
白映雪仔细收好密函,眼中闪烁着锐利而沉稳的光芒:“夫君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祁县是我们如今的大本营,定州是根,但枝叶若想繁茂,也需向外伸展。李家是地头蛇,与之合作可稳根基;孔宋是过江龙,虚与委蛇可暂保平安。这其中的分寸,我自会把握。”
第二幕:内外部署 稳守根基(祁县白府 核心会议)
白映雪即将北上的消息,仅在家族最核心的几人中传达。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
权世勋(幼子)虽身体仍需调养,但精神与谋略已恢复大半。他主持密议,定下方略:
祁县根本:由权世勋(幼子)坐镇,白鸿儒、王有禄辅佐,维持“三晋公司”及理事会正常运转,继续深化与延安方面的“合法”贸易,巩固本地民心。祝剑生统领护卫,内紧外松,确保大本营万无一失,尤其加强对陈念玄和李守拙的保护。
北平拓展:白映雪带队,携带部分核心技术骨干及商业精英,以赴平津考察市场为名北上。明面上与李家洽谈合作,暗地里与傅三爷汇合,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海上策应:密信通知权世勋(长子),近期海上行动需更加谨慎,避免与日寇或“海魈”发生大规模冲突,保存实力,必要时可成为白映雪在北方活动的一支奇兵或威慑力量。
技术转移:李守拙与陈念玄的研究成果,如“预警罗盘”、“清心香”等,核心配方与工艺暂不北移,但可制作一批成品由白映雪带去,作为打通关节的“奇货”。
“家中一切,有我。”权世勋(幼子)握住白映雪的手,目光坚定,“此去北平,龙潭虎穴,步步惊心。傅叔虽可倚仗,但最终仍需靠你自身机变。记住,白家的底线,寸步不让;合作的空间,尽力争取。”
第三幕:海上蛰伏 磨砺爪牙(山东 隐秘锚地)
权世勋(长子)接到了祁县的密信。他对那些弯弯绕绕的商业合作、政治博弈兴趣不大,但明白弟弟和弟妹是在为整个家族谋求生路。他下令船队进一步收缩活动范围,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整训和技术攻坚上。
墨离主持的雷达研究小组终于取得了初步突破,他们成功修复了部分功能,虽然探测距离和精度远不及原装,但已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现大型金属目标(如舰船),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预警能力。权世勋(长子)如获至宝,下令加紧仿制和改进。
同时,他根据“浪里鳅”等人对“海魈”蓝光的描述,让工匠打造了几面巨大的、带有弧度的熟铜盾,安装在几条主力快艇的船头和两侧。虽然不知道能否真的反射那诡异光束,但至少给了船员们一些心理安慰,也体现了他绝不坐以待毙的态度。
“妈的,等老子弄出更厉害的家伙,再跟那帮藏头露尾的东西算总账!”权世勋(长子)摩挲着胸口冰冷的弹壳,金色眼眸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权倾1925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权倾1925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