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晨光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洒在县文化广场的青石板上,折射出粼粼微光。首届县域甜瓜节的横幅在广场入口处高高悬挂,红底黄字格外醒目,两侧的彩旗顺着广场主干道一路延伸,猎猎作响。
广场上早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周边乡镇的农产品展位鳞次栉比,白色的帐篷一顶挨着一顶,被游客和客商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热闹的乡村盛会交响曲。
黄普站在自家合作社的展位前,抬手理了理袖口。他穿了件浅蓝色条纹衬衫,袖口整齐地扎到小臂,露出结实有力的手腕,深色西裤熨烫得笔挺,搭配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既不失正式场合的得体,又透着几分农村创业者的干练务实。阳光洒在他的衬衫上,泛出柔和的光泽,地上的影子短而清晰,恰好映衬出他此刻沉稳自信的身姿。
“黄哥,都布置妥当了!你看看还有啥要调整的?”村民王大壮抹了把额头的薄汗,语气里满是兴奋。他穿着合作社统一订制的灰色T恤,胸前印着“黄氏甜瓜 自然香甜”的字样,手里还提着一筐刚从货车上搬下来的甜瓜。
黄普的目光扫过整个展位,心中颇为满意。展位被打理得干净整洁,正中央用木板搭起的平台上,金黄饱满的“黄氏甜瓜”堆成了一座小山,个个表皮光滑,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天然白霜,那是甜瓜新鲜度的最好证明。
甜瓜堆的两侧,挂满了精心冲洗过的种植过程照片,一张张按时间顺序排列:从施加腐熟有机肥的田垄,到村民们弯腰人工除草的身影,再到给小甜瓜套上防虫袋的细节,每张照片下方都附了简短的文字注解,清晰地展现了“黄氏甜瓜”全程绿色种植的理念。展位角落还放着一台小型电子秤和几本厚厚的种植日志,随时准备供客商查阅。
“很好,就这样。”黄普点点头,声音沉稳有力,“大家各司其职,王大壮负责补瓜和维持秩序,李婶、张姐你们俩招呼游客试吃,有客商询问技术或供货问题,直接喊我。”
“好嘞!”几位村民齐声应道,脸上满是热情高涨的神色。自从加入黄普牵头的合作社,大家跟着学习科学种植技术,甜瓜的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翻了几番,这次能参加县里的首届甜瓜节,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想让“黄氏甜瓜”彻底打响名气。
黄普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时针刚指向九点。按照甜瓜节的流程,开幕式刚结束不久,正是游客和客商自由参观的高峰期。他从旁边的工具箱里拿出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在清水中冲了冲,擦干后走到甜瓜堆前,随手拿起一个中等大小的甜瓜。这瓜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表皮纹路均匀,黄中带白的色泽十分诱人。
“咔嚓——”
清脆的声响在喧闹的广场上格外清晰,黄普手腕微微用力,刀刃平稳利落地将甜瓜一分为二。霎时间,一股浓郁的清甜果香喷涌而出,顺着空气弥漫开来,引得周围路过的游客纷纷侧目。
被切开的甜瓜果肉呈鲜亮的橙黄色,饱满厚实,晶莹的汁水顺着果肉纹理缓缓滴落,落在白色的托盘上,汇成小小的水洼。瓜瓤部分籽少而小,包裹在透明的果胶中,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
“哇,这瓜也太香了吧!”
“看着就甜,老板,能尝尝吗?”
“这果肉看着真厚实,汁水真多啊!”
游客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人被果香吸引,纷纷围到展位前,原本还算宽松的展位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李婶和张姐连忙拿起一次性纸盘和牙签,将切好的甜瓜分成小块,笑着递给围观的游客。
“大家别急,都有份,免费试吃,尝尝咱们‘黄氏甜瓜’的味道!”李婶嗓门洪亮,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递盘子的动作麻利又迅速。
一位带着孩子的大姐接过一块甜瓜,递到孩子嘴边,自己也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清甜的滋味瞬间在口腔中炸开,果肉脆嫩多汁,甜而不腻,带着一股自然的果香,没有丝毫人工甜味剂的苦涩感。孩子吃完一块,眼睛亮晶晶的,拉着大姐的衣角喊道:“妈妈,真甜!我还要吃!”
“确实好吃!”大姐连连点头,又拿起一块,“比我之前买的甜瓜甜多了,还脆,汁水也足,一点都不面。”
“这瓜品质真不错,表皮看着就新鲜,还有白霜呢!”一位懂行的大爷一边吃一边打量着甜瓜堆,“现在好多瓜看着光鲜,其实都是打了蜡的,你们这瓜看着就天然。”
“大爷您真有眼光!”黄普笑着接过话头,眼神坚定而真诚,“咱们‘黄氏甜瓜’全程都是绿色种植,施的是腐熟的有机肥,除草全靠人工,还套了防虫袋,没打农药没打蜡,保证是纯天然的好味道。”
“那这瓜怎么卖啊?”有人开始询问价格。
“零售十块钱三斤,要是批发的话,价格可以再谈。”黄普耐心解答,“咱们合作社种植规模大,货源充足,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都能新鲜采摘发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