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有个小贩,名叫李强,平时没有固定的营生,之前就听人说过黄普的瓜好,只是一直没机会拿货。
这次偶然路过土坡村,远远就闻到了瓜香,顺着香味找到瓜园,一尝之下就定了主意——这瓜,准能卖爆。
于是,李强赶紧找到黄普说:“老乡,我想从你瓜地拉车瓜去做生意,便宜点,行不?”
黄普说:“可以呀!你这个小本生意人,生活不容易,给你最便宜的价格批发,你自己想卖多高价都行!”
之后,他从凌晨六点就起床,开了一个小三轮车,去瓜园里摘瓜。
瓜园在土坡村后山,那里光照足、土壤肥,种出来的甜瓜个个饱满,小贩李强就捡了一些大点的甜瓜去镇上卖,边走边哼着歌曲!
六月的日头刚爬过树梢,就把小镇集市烤得热腾腾的。
空气里混杂着油条的油香、卤味的咸香、水果的清香,还有人潮涌动带来的燥热气息,叫卖声此起彼伏,像一首热闹的市井交响曲。
突然,一阵穿透力极强的甜香猛地钻进鼻腔,带着蜜般的醇厚,又裹着几分清爽,硬生生盖过了其他味道,勾得人脚步不由自主地往集市中段偏头——那里,一个临时搭起的木架子旁,正围得水泄不通。
“甜瓜特别甜,甜得很,甜得很!免费尝瓜,不甜不要钱嘞!”大喇叭里的叫卖声重复又响亮,带着当地口音的朴实,一遍遍撞在耳膜上。
架子后面,李强正忙得满头大汗,额前的头发被汗水粘成一绺绺,蓝色短袖的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
他左手麻利地拿起一个黄澄澄的甜瓜,右手握着水果刀,“咔嚓”一声,清脆的响声穿透人群的嘈杂,果肉的甜香瞬间炸开,更浓了几分。
切开的甜瓜皮薄如纸,果肉饱满多汁,淡黄色的瓤里嵌着一排排细密的白籽,汁水顺着刀刃往下淌,滴在木架子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来,大姐,尝尝!刚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李强笑着递过一块装在纸盘里的甜瓜,眼角的皱纹里都堆着热情。
那大姐接过咬了一大口,甜汁立刻在嘴里爆开,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清香,顺着喉咙往下滑,暑气瞬间消了大半。
“哎哟,这瓜是真甜!”大姐眼睛一亮,立马掏出钱包,“给我来五个!不,十个!家里孩子肯定爱吃!”
李强的摊位前,这样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中午时刻,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有提着菜篮子的家庭主妇,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赶早集的老人。
孩子们踮着脚尖,盯着架子上的甜瓜,嘴里嚷嚷着“妈妈我要吃”;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切开的甜瓜拍照,一边拍一边说“这瓜看着就好吃,发个朋友圈”;老人们则仔细地挑选着,用手轻轻拍着甜瓜,听着声音判断成熟度。
李强一会儿切瓜让大家品尝,一会儿称重收钱,一会儿还要回答顾客的问题,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始终挂着笑。
“大家别急,慢慢来,都有份!这瓜管够,甜得保证让你们满意!”他嗓门洪亮,一边给顾客装瓜,一边不忘吆喝。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滴进眼睛里,他随手抹了一把,又继续忙活。
旁边卖蔬菜的王婶笑着打趣:“强子,你这瓜是放了蜜吧?看把这儿围的,我这菜都没人问了!”李强哈哈一笑:“婶子,回头给你留两个最好的,让你也尝尝鲜!”
人群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摊位围了起来,有人怕买不到,干脆往前挤,原本就不宽敞的过道变得更加拥挤。
“让一让,让一让,我先付钱!”“老板,给我来八个,我赶时间!”“别挤呀,小心碰到孩子!”嘈杂的声音里,夹杂着推搡的动静。
李强顾着给前面的顾客称重,没注意到人群边缘,一个穿着灰色外套的瘦小身影正鬼鬼祟祟地挪动着。
那是秦桶,镇上出了名的惯偷,专挑集市人多的时候下手。他混在人群里,低着头,眼神却像老鼠一样四处打量,寻找着目标。
很快,他盯上了排在队伍末尾的张老太。张老太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买的蔬菜,钱包就放在布袋子外侧的小口袋里,拉链没拉严实,露出了一角红色的钞票。
秦桶慢慢挪到张老太身后,假装也要买瓜,趁着前面有人拥挤、张老太弯腰扶了扶布袋子的瞬间,手指飞快地伸进小口袋,夹出钱包,迅速塞进自己的外套内袋,然后趁着人群的骚动,悄悄往后退,准备溜之大吉。
张老太买完瓜,正准备掏钱付账,手伸进布袋子里一摸,却摸了个空。
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布袋子翻过来,里面除了蔬菜,哪里还有钱包的影子?“我的钱包呢?我的钱包不见了!”张老太急得声音都变了,双手不停地在布袋子里翻找,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她的钱包里装着三百多块钱现金,还有身份证和养老卡,那可是她半个月的生活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