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满院整齐排列的瓜棚杆,黄普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与隐隐的忧虑。喜悦的是,自己终于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担忧的则是,面对这片尚待耕耘的土地,自己是否真能种出饱满甘甜的瓜果,不负期望。
为了尽快投入种植工作,黄普仅短暂休整了几天,便毅然决定将瓜棚直接搭建在田地之中。这一关键举措,标志着他迈向农业创业之路的重要开端。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轮红日缓缓跃出地平线,洒下金色的光辉。黄普早早驾驶着自家的农用车,满载着一捆捆结实的棚杆驶向田头。父母也紧随其后,带着工具和满心期待赶来帮忙。母亲一边利落地整理衣袖,一边坚定地说:“普儿,咱们今天就动手吧!争取用一周时间,把瓜棚稳稳当当地立起来。”
话音未落,她已挽起袖子,扛起一根粗壮的棚杆,用力插入松软的泥土中,动作干脆利落。父亲则在一旁默默测量间距,神情专注而慈祥。
“好!咱们齐心协力,一定干得又快又好!”黄普笑着回应,“你们俩干一会儿就歇会儿,别太累着,这活儿还长着呢,得细水长流。”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鼓足劲头,挥汗如雨地投入到搭棚工作中。他双手紧握棚杆,一次次用力夯入土中,肩背因用力而微微颤抖,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在晨光中闪烁如星。劳动之余,他还轻声哼起熟悉的乡间小调,歌声悠扬,为这忙碌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情。
父母弯着腰,一锹一铲地忙碌着,虽体力渐显疲乏,但看着儿子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心头却涌上无限欣慰。他们一边擦汗,一边相视而笑——再苦再累,也挡不住孩子追梦的脚步,这份辛劳,值得。
正在这里,一位村民从路边走了过来,看到他们三口人在地里忙着栽瓜棚,心想:他们家也开始务瓜啦!这年头,大家都踿上甜瓜的营生了。
这位村民也是务瓜的,姓李,人称老李,已经务瓜五年了,对于整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出于好奇心,老李走近一看,大喊一声:“哎,老黄,你们三人都来了,没有一个懂技巧的,你们要是这样安上,你这甜瓜棚杆没几天肯定就歪了!”
老李继续说:“哈哈,咱们种甜瓜,棚架不稳,后期藤蔓一重,果子一挂,全得塌。”
听了老李的话,黄普也停了下来,对于老李问:“李伯伯,那您快给讲讲,该怎么扎才牢靠?”
老李说:“首先,立杆最好用直径5厘米以上的硬木或镀锌钢管,太细的容易弯,太软的扛不住风。
黄普说:“我用的是竹竿,是不是不太行?”
“竹竿轻便便宜,但耐久性差,尤其雨季容易腐烂。如果非要用,得选三年生的老竹,还得在埋入土的部分涂点沥青防潮。”老李回复。
黄普说:“明白了,那埋多深合适?”
老李说:“立杆入土至少40到50厘米,沙土地还得更深些,60厘米都不为过。底部最好砸实,再浇点水让土沉降,避免空隙。”
黄普说:“横向拉的铁丝呢?怎么固定才不松动?”
“关键在这儿!别直接把铁丝缠在杆上,要用U型卡扣或者专用紧线器固定,每隔80厘米设一个支撑点。铁丝拉紧后,两端还得加地锚——就是斜埋个横木,把钢丝绳拉住,形成三角受力。”老李说道。
“哦!怪不得我这儿老松动,原来是少了个地锚!”黄普幡然醒悟。
“还有,主架搭好后,每两排之间加个斜撑杆,像‘人’字那样交叉支撑,抗风能力立马提升一级。”老李补充道。
这时,黄普的父亲接上话,说:“那瓜蔓往上爬的时候,绑蔓也有讲究吧?”
老李说:“当然!不能绑太紧,不然影响茎秆增粗。要用柔软的布条或专用绑蔓夹,呈‘∞’字形松绑,给生长留足空间。每隔30到40厘米绑一道,随长随绑。”
黄普连忙说:“李伯伯,听您这么一说,我之前全是凭感觉干,难怪问题一堆。”
老李回道:“种甜瓜,七分靠管理,三分靠天时。架子稳了,通风透光好,病害少,坐果率也高。你这棚要是按标准来,亩产至少多收八百斤。”
黄普说:“好的,您经验十足,说得有道理,明天我就重新加固,照您说的,一根杆都不能马虎!”
一个星期以后,瓜棚安扎好了,黄普心里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心想: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一定会成功的!
接下来的日子,就到了选种子的时候,黄普来到镇上的甜瓜种子店铺,一进门,就看到里面好多种子,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买哪个。
“老板娘,您这甜瓜种子怎么卖?我打算买三种类型的甜瓜种子,麻烦您帮我参谋一下,推荐容易养活、产量还不错的甜瓜。”黄普对着店家说道。
“小伙子,你们家种瓜务假,你父母肯定知道,他们不告诉你吗?”老板娘反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失业返乡,把农田种成聚宝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