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的老人们常常念叨着,这个村子坐落在龙爪坡下,其风水可是祖上传下来的稀世珍宝。除了一些其他的讲究暂且不提,单就院子里种树的规矩而言,那可是能写满半本线装书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三条规矩便是:“前不栽桑,后不插柳,院内不栽鬼拍手”。
然而,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非要去撞这堵南墙。而王二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主儿。
一、桑树不是树,是悬在门楣的丧幡
光绪三十年的春末,王二柱刚娶了媳妇刘氏。小两口在村东头盖了三间青砖房,红漆门配着铜环,院墙上爬满扁豆花,日子过得比蜜甜。偏王二柱嫌院子前头空落落的,瞅见隔壁老李家后园那棵老桑树结的桑椹甜,就跟媳妇商量:咱也种棵桑树,等结果了馋嘴猫似的娃们准爱来。
刘氏一听就急了:当家的,咱村谁不知道前不栽桑?跟同音,门脸儿种桑树,那是盼着家里出孝服啊!王二柱撇撇嘴:啥年代了还信这个?我偏要种。他扛着铁锹在院门口挖了个大坑,特意挑了棵碗口粗的桑树苗,埋土时还哼着小曲儿:桑树桑树快长高,结的桑椹赛蜜膏......
头年倒也没啥动静。第二年春上,桑树抽了新枝,墨绿的叶子像把把小扇子。可怪事也来了——王二柱他娘张氏突然犯了咳喘,整宿整宿睡不着,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更邪乎的是,有天夜里王二柱起夜,听见院门口有动静,打着灯笼一照,桑树下竟落了只死乌鸦,黑铁塔似的戳在地上,眼睛泛着绿光。
作孽哟!王二柱他爹蹲在门槛上直叹气,当年你奶奶走的时候,院门口也落过这样的乌鸦。王二柱还嘴硬:赶巧了吧?谁知道第三天,家里养的老黄狗突然疯了似的狂吠,扑咬刘氏的裤脚,刘氏被吓得摔进柴堆,胳膊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
最糟心的是麦收时节。王二柱娘的病越来越重,请了三个郎中都没辙。最后一个老郎中摸了摸脉,直摇头:老太太这气脉弱得像游丝,怕是被阴煞缠上了。王二柱急得直转磨磨,夜里蹲在桑树下抽旱烟,烟锅子的火星子映得桑叶阴恻恻的。忽然一阵风刮过,桑枝折了,正砸在他脚边。他猛抬头,借着月光看见桑树上挂着串白东西——是串晒干的艾草,可这艾草明明是娘端午节挂在门楣上的!
娘!娘!王二柱冲进屋,张氏果然没气了。咽气时她攥着王二柱的手,指甲都掐进肉里:那树......那树是催命的......
出殡那天,屯里的老周头拄着拐杖来帮忙。他盯着院门口的桑树直咂嘴:作孽啊,早让你砍了不听。这桑树吸了阳宅的生气,成了阴树,专招邪祟。你娘这是替你挡了灾......话没说完,桑树上的乌鸦叫着飞起来,扑棱棱掠过灵棚,惊得纸钱漫天飞。
二、柳树不是柳,是缠在屋后的招魂幡
埋了娘,王二柱消停了半年。转年秋天,他去后山打柴,见山脚下有片柳树林,枝条软得能编筐。他寻思着:后不插柳?我偏不信!柳树皮能入药,枝条能编笊篱,咋就不能种?说干就,他从山上挖了棵手指粗的柳树苗,栽在屋后墙根。
这柳树长得邪性。头年细弱,第二年就抽了丈把高的枝条,第三年直接窜到房檐高。更要命的是,柳树的根须顺着墙缝往屋里钻,把后墙洇出好些湿印子,墙皮泡得直掉渣。
怪事又来了。刘氏开始做噩梦,说夜里听见有人在她耳边哭,哭声细细的,像女人的,又像小孩的。王二柱不以为然,直到有天他起夜,看见屋后柳树下站着个穿白衫的女人,头发长到脚踝,背对着他。他壮着胆子上前,女人却像没知觉似的,任他走到身后,这才慢慢回头——根本没脸!脸皮像被揭掉了,红肉翻着,嘴里念叨:还我命来......
王二柱一屁股坐在地上,尿了裤子。第二天他请了镇上的阴阳先生。那先生姓陈,背着个布包袱,看了屋后的柳树直摇头:柳者,留也。柳树最招阴魂,你这树种在屋后,等于给孤魂野鬼留了门儿。那白衫女的是前清的冤魂,投井死的,正好你家柳树根扎到了她的坟头......
话音未落,刘氏突然尖叫起来。众人冲进去,只见她披头散发缩在炕角,指着窗户:外面!外面有好多手!王二柱扒着窗户一看,柳树的枝条正使劲往屋里伸,像无数只青灰色的手,扒拉着窗纸,把窗棂都扯得吱呀作响。
快砍树!陈先生掏出桃木剑,再晚半柱香,这屋里的阳气就被吸干了!王二柱抄起斧头就砍,柳树汁溅得他满脸都是,黏糊糊的像血。砍到一半,树身里掉出个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上刻着光绪三年封——正是刘氏出生的年份。
柳树倒那天,刘氏的噩梦停了。可王二柱的胳膊上起了串红疙瘩,痒得钻心,找了郎中看,说是中了阴毒。陈先生临走时叹了口气:柳树是阴木,专引怨气。你这院后种柳,等于把鬼门关开在了炕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陕北民间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陕北民间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