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晨耕暮巡安岁月,远岛探路启新程
时序流转,牲畜分流后的三个月,主岛及1、2、3号岛的生活渐渐步入安稳有序的轨道。每日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顾牧和程一琳便会踏着晨露开启一天的劳作,那些琐碎却充实的日常,如同海浪拍岸般规律,滋养着这片海上家园。
主岛的稻田里,早稻已抽穗扬花,翠绿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散发着清新的稻香。顾牧扛着锄头来到田埂,仔细查看稻田的水位。“最近晴了好几天,引水沟得再疏通一下,不然稻穗容易缺水灌浆。”他一边说着,一边弯腰清理沟里的杂草和淤泥。程一琳则提着竹篮,在稻田边采摘杂草,这些杂草晒干后可以作为牲畜的辅助饲料,一点也不浪费。
两人默契配合,顾牧疏通引水沟,程一琳负责将杂草归集到田埂旁。正午时分,阳光变得炽热,他们才停下手中的活计,回到木屋旁的树荫下休息。程一琳端出晾好的凉茶水,顾牧接过喝了一大口,抹了抹额头的汗水:“照这个长势,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早稻了,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除了稻田劳作,浅滩的渔网检查也是每日必做的功课。主岛东侧的浅滩地势平缓,海水清澈,顾牧在这里布设了多张渔网,用来捕获鲻鱼、虾蟹等海鲜,丰富日常饮食。每天下午,两人都会来到浅滩,小心翼翼地拉起渔网。
“今天收获不错,有好几条大鲻鱼,还有一网虾。”程一琳欣喜地将渔网上的鱼虾摘下来,放进随身带来的木桶里。顾牧则仔细检查渔网是否有破损,一旦发现破洞,便立刻用针线修补。“这些渔网可得好好爱惜,下次暴风雨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损坏了就难补了。”他一边修补,一边对程一琳说道。
捕获的鱼虾并不会全部当场处理,顾牧会挑选一些体型较小的鱼苗和虾苗,投放到主岛西侧的鱼塘里。这个鱼塘是他们初登岛没多久便挖掘的,算下来已有六年多时间,面积约半亩,当年特意引海水入塘,专门用来养殖海鲜,这些年一直为他们提供着稳定的水产补给。程一琳提着装有鱼苗的水桶,沿着鱼塘边缓缓行走,将鱼苗均匀地投放到水中。看着小鱼苗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她笑着说:“再过几个月,这些鱼苗就能长成大鱼了,到时候我们就有更多的鱼吃了。”
挤牛奶是每日清晨的重要任务之一。主岛虽然分流了大部分牲畜,但仍留下了8头奶牛,方便日常获取牛奶。顾牧将奶牛赶到挤奶区,程一琳则拿出干净的木桶和纱布,先清洗奶牛的乳房,然后开始挤奶。乳白色的牛奶顺着指尖缓缓流入木桶,散发着浓郁的奶香。
“今天的奶量挺足,能有十几斤。”程一琳将挤好的牛奶用纱布过滤掉杂质,倒入陶罐中。这些牛奶一部分会直接煮沸饮用,另一部分则会用来制作奶酪和黄油,储存起来作为冬季的食物储备。挤完牛奶后,顾牧会将奶牛赶到草场放牧,让它们自由觅食鲜嫩的青草。
除了奶牛,主岛还留下了80只山羊和20多只鸡,日常喂养也离不开两人的照料。顾牧每天都会去丛林中割取新鲜的草料,运回羊圈投喂山羊;程一琳则会将谷物和野菜混合在一起,撒给鸡群食用。两人分工明确,将主岛的牲畜照料得井井有条。
在忙碌的日常中,顾牧和程一琳也没有忘记分散在1、2、3号岛的牲畜。每隔十天八天,他们便会驾驶着机动大船,前往各个小岛巡查。
前往1号岛的航程最为轻松,只需一个半小时。这座岛上的33头牛在广阔的草场上茁壮成长,黄牛们身形矫健,奶牛的产奶量也十分稳定。顾牧会仔细检查牛群的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疾病迹象;程一琳则会清理牛群的饮水池,确保水源干净充足。“这些牛在这边过得比在主岛还滋润,你看它们的毛色多光亮。”程一琳抚摸着一头黄牛的脊背,笑着对顾牧说。
2号岛的山羊和鸡群同样适应得很好。数百只山羊在岛上的山坡和丛林中自由觅食,繁殖速度很快,已经新增了几十只小羊羔。鸡群则散布在岛上的各个角落,每天都能产下不少鸡蛋。顾牧和程一琳会在岛上停留片刻,给山羊补充一些盐分,收集鸡蛋,然后继续前往3号岛。
3号岛的野猪性情依旧有些凶猛,但在岛上充足的食物资源滋养下,体型变得更加壮硕。顾牧会在岛上投放一些玉米和红薯,观察野猪的进食情况,确保它们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程一琳则会巡查岛上的水源,确保水质没有问题。每次巡查完三座小岛,回到主岛时,往往已是夕阳西下。
这样平淡而充实的日子过了三个月,主岛的早稻顺利收割,粮仓被堆得满满当当;鱼塘里的海鲜也长大了不少,每日都能捕获新鲜的鱼虾;1、2、3号岛的牲畜数量持续增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顾牧的心中却始终惦记着一个地方——8号岛。这座位于主岛最东边的小岛,距离主岛约900公里,是八座附属小岛中最远的一座。平日里,只有在天气格外晴朗的时候,才能在主岛的最高处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从未有人实际登岛探查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