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哥,” 一个匠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满脸担忧地问,“咱们铸的这些银币,真的能拯救宣府的兄弟们吗?”徐小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一枚刚铸好的真币高高举到灯下。币面上的龙纹栩栩如生,威武霸气,龙鳞第三片上的 “安” 字微刻,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使命。“能。” 他轻声却坚定地说,“这币流出去,买的不只是粮草,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他小心翼翼地将币收进怀里,那里还藏着一枚假币 —— 是赵铁柱给他的,说是让他 “看清敌人的模样”。假币的龙鳞上,刻着一个触目惊心的 “死” 字。一真一假,一安一死,像两枚命运的棋子,被他紧紧地攥在手心,仿佛握住了整个战局的关键。
而在宣府前线,杨洪正静静地站在水泥堡垒的箭垛之后,手持望远镜,神情专注地观察着五里外的瓦剌大营。也先的骑兵在营外纵横驰骋,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仿佛一片黑色的浪潮,随时准备吞噬一切。可杨洪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反而透着一股从容与镇定。
“将军,咱们的粮草如今只够支撑三个月了。” 副将在一旁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三个月?” 杨洪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笃定,“你太小看陛下了。你以为这堡垒里的粮草,只是咱们自己储备的吗?不,这粮草是‘借’来的。”
“借的?” 副将一脸茫然,满脸疑惑地问道。“从江南借的,从湖广借的,从天下各地借的。” 杨洪抬起手指,指向堡垒后那条新修的宽阔官道,“看见没?每日申时,必有粮车准时到达。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从未间断。这哪里是运粮,这分明是‘还粮’—— 陛下将天下的粮仓,巧妙地连成了一个巨大的账本,咱们这儿消耗多少,别处便记录多少。等这场仗打完了,再慢慢归还。”
副将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从将军那坚定的眼神中看懂了一件事:将军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源自千里之外,那个稳坐在紫禁城里,在地图上精心画线布局的年轻帝王。
瓦剌大营中,也先同样在看着地图。然而,他的地图上,只有粗略的山川河流轮廓,就连宣府的七座堡垒都标注得残缺不全。“大汗,” 粮草官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地说道,“咱们的粮草如今只够维持七日了。这本该是秋收的时节,可明军那些堡垒如同钉子一般,牢牢地扎在草原之上,咱们根本抢不到粮草啊。”
也先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盯着地图上一个空白之处。那里本该是明军的粮仓所在地,可他派人探查了三次,每次都扑了个空。“明人的粮草,究竟藏在哪里?” 他喃喃自语,眼中满是疑惑与焦虑。
他不知道,他的粮草官,昨夜刚刚收下一袋新币。那袋里,除了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赫然画着明军粮仓的 “位置”—— 当然,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是假的。
而送出这袋新币的,是一个在明军俘虏营里 “侥幸逃脱” 的瓦剌小卒。那小卒的真名叫王狗子,本是宣府本地人,三年前被也先掳走,今年又被明军 “救回”。暗地里,他却是王瑾精心布下的一枚棋子,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争还未真正打响,后勤的大网,却已经悄然勒紧了也先的脖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困境。
紫禁城里,朱祁镇正对着一张巨大的 “后勤动态图”,全神贯注。图上,数百个小木牌在轨道上有序移动,每一个木牌,都代表着一个粮站、一支车队、一座仓库,仿佛是他指挥千军万马的棋子。
“陛下,” 王瑾在旁轻声禀报道,“宣府传来急报,也先派了三万骑兵,绕道袭击怀来粮站。”“怀来?” 朱祁镇眼皮都没抬一下,语气平静得如同深潭,“那并非主粮道,而是备用粮道。传朕旨意,让杨洪不必救援,也先定会扑个空。”
“可怀来站里,存放着十万石粮食……” 王瑾忍不住提醒道。“假的。” 朱祁镇终于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冷光,如同寒夜中的利刃,“那不过是朕用草席堆积而成的粮垛,外面再覆上一层糠皮罢了。也先若是抢回去,煮出来的饭,恐怕连马都不愿吃。”
他微微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对了,让暗桩把消息传递回去,就说怀来粮草被劫,明军大乱。也先若轻信此言,必定会全力攻打宣府。那时,令杨洪大开堡门,放他进来。”
“迎进来?” 王瑾微微一怔,心中有些诧异。“对。” 朱祁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堡里有朕为他精心准备的‘大礼’—— 三千杆后装枪,二十门开花炮,还有……”他手指轻轻点了点图上宣府的位置:“还有,一条密道,直通也先后方。等他大军浩浩荡荡进城之时,徐月明的陆战队,便从密道中如神兵天降般钻出来,抄他的老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基建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基建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