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精心治理下,北方边疆逐渐稳固,吏治清明,经济也在休养生息的政策下稳步复苏。然而,朱元璋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懈怠,他敏锐的目光,此刻投向了西南大地。那里,一些割据势力犹如潜藏的暗流,威胁着大明的统一与稳定。
在应天的皇宫中,朱元璋负手站在巨大的舆图前,舆图上,西南地区的山川地势、城镇关隘一目了然。他眉头微皱,凝视着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陛下,西南之地,地势复杂,民族众多,且长期存在割据势力,治理起来恐非易事。”一旁的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忧虑,轻声说道。
朱元璋缓缓点头,说道:“朕深知西南局势复杂,但我大明既已建立,断不容许任何地方游离于朝廷之外。西南之地,资源丰富,关乎国家兴衰,必须尽早解决割据问题,实现统一治理。”
刘伯温沉思片刻,建议道:“陛下,西南地区山峦叠嶂,交通不便,若贸然兴兵,恐陷入持久战,损耗国力。臣以为,可先采取招抚之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扬我大明的威德,争取让那些割据势力主动归附。”
朱元璋目光一亮,说道:“伯温所言极是。先礼后兵,方为上策。可派何人前往西南传达朕意,进行招抚呢?”
刘伯温略作思考,说道:“陛下,礼部侍郎杨宪,为人机敏,善于言辞,且对西南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可堪此任。”
朱元璋点头认可:“好,就派杨宪前往。传朕旨意,命杨宪即刻筹备,务必将朕的招抚之意准确传达给西南各割据势力,告知他们,只要主动归附,朕定会善待,保其荣华富贵。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朕绝不姑息。”
数日后,杨宪领命出发,带着大明皇帝的诏书和诸多赏赐,踏上了前往西南的征程。一路上,山川险阻,道路崎岖,但杨宪深知使命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历经艰辛,杨宪终于抵达了西南地区的第一站——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领地。梁王在当地势力颇大,是西南割据势力中的重要一支。杨宪求见梁王,表明来意,恭敬地呈上朱元璋的诏书和赏赐。
“梁王殿下,当今大明皇帝陛下,仁德宽厚,胸怀天下。陛下深知西南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忍生灵涂炭,特命在下前来传达招抚之意。若殿下能顺应天命,归附大明,陛下定会封王赐爵,保殿下及属地百姓平安富足。”杨宪言辞恳切地说道。
梁王接过诏书,细细研读,心中犹豫不决。他虽深知大明国力强盛,难以抗衡,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手中的权力。
“杨侍郎,此事关系重大,容本王考虑几日。”梁王沉吟道。
杨宪见状,继续劝说道:“殿下,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天下归心。殿下若能主动归附,不仅可保自身及家族荣耀,更能为西南百姓谋福祉。若执意抗拒,一旦天兵压境,生灵涂炭,殿下恐将追悔莫及啊。”
梁王思索再三,说道:“杨侍郎所言,本王会慎重考虑。还请侍郎在敝处稍作休息,待本王与众臣商议后,再给侍郎答复。”
杨宪无奈,只得暂且留在梁王属地等待。在此期间,他与梁王的一些亲信大臣私下接触,向他们宣扬大明的强大与朱元璋的仁德,希望他们能劝说梁王归附。
然而,梁王的一些亲信却各有心思。有人认为归附大明是大势所趋,可保荣华;但也有人担心失去既得利益,极力劝阻梁王归附。一时间,梁王陷入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杨宪并未闲着,他还暗中观察梁王属地的军事部署、民生状况等。他深知,若招抚不成,这些信息对朝廷制定军事策略至关重要。
几日后,梁王终于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殿下,大明势大,不可与之为敌。归附大明,实乃明智之举。”一位大臣进谏道。
“哼,我等在西南经营多年,为何要向他人称臣?一旦归附,我们的权势地位恐将不保。”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梁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最终,他长叹一声,对杨宪说道:“杨侍郎,本王念在大明皇帝陛下的仁德,愿意归附。但还望陛下能信守承诺,善待我属地百姓和臣属。”
杨宪大喜,说道:“殿下放心,陛下圣明,言出必行。殿下归附之举,实乃西南百姓之福。”
梁王归附的消息传出后,西南其他一些割据势力也开始动摇。杨宪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势力领地,继续传达招抚之意。在他的努力下,又有几股势力表示愿意归附大明。
然而,并非所有割据势力都愿意轻易放下武器。在西南的一个偏远山区,有一股以土司乌蒙为首的势力,凭借着险要的地势和剽悍的民风,拒绝归附。
“我等在此世代相传,为何要听从大明皇帝的号令?我等宁死不屈!”乌蒙态度强硬地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