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天,北伐军攻克河南的捷报如雪片般飞至,整个应天府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帅府内,朱元璋高坐主位,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徐达、常遇春等一众将领分立两旁,气氛热烈而庄重。
朱元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满是欣慰地说道:“诸位将军,自北伐以来,你们出生入死,连克数城,如今河南平定,实乃大功一件。元朝气数已尽,如今大都震动,正是我们一鼓作气,直捣黄龙的好时机。”
徐达向前一步,抱拳说道:“主公,河南虽定,但元军根基未除,大都城高墙厚,防御坚固,且周边尚有不少元军势力。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贸然进攻。”
常遇春也跟着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末将以为,元军如今军心大乱,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机会。若给他们喘息之机,重新集结兵力,恐生变数。”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刘伯温,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刘伯温手抚长须,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常将军的想法虽好,但元军在大都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完备。且如今其军队主力虽分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强行进攻,我军恐怕会遭受重大损失。依臣之见,我们可先派人深入大都周边,摸清元军的布防情况,再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同时,可派人联络北方各地的义军,让他们在元军后方制造混乱,分散元军的注意力。”
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先生所言甚是。就依先生之计,先派人打探大都元军的虚实。徐达、常遇春,你们即刻挑选精锐探子,潜入大都周边,务必将元军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等情况摸清楚。”
“末将领命!”徐达和常遇春齐声应道。
与此同时,在大都的皇宫内,气氛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沉闷。元顺帝得知河南失守的消息后,惊得手中的茶杯都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急忙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大殿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元顺帝坐在龙椅上,心急如焚地问道:“河南已失,大都危在旦夕,诸位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丞相脱脱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如今我朝军队主力分散,河南战事失利,使得兵力调配愈发困难。驻守在各地的军队短时间内难以集结,想要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实在不易。”
元顺帝眉头紧皱,追问道:“那你且说说,如今我军主力都分布在何处?”
脱脱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如今我朝军队分布极为分散。在西北,王保保拥兵自重,虽手握重兵,但与朝廷貌合神离,且距离大都甚远,远水难救近火。在东北,有孛罗帖木儿率领的军队,然而他们正忙于应对当地的叛乱,自顾不暇,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大都。而在江南地区,自朱元璋起兵以来,我军多次受挫,兵力损耗严重,如今也难以抽调精锐北上。”
一位大臣接着说道:“陛下,不仅如此,河南的失守使得我军防线出现巨大缺口,关中与中原的联系被切断,原本驻守在潼关以西的军队无法及时支援大都,反而要防备明军西进。”
元顺帝听后,心急如焚,在龙椅上坐立不安:“难道我大元真的要亡于朱元璋之手?诸位爱卿,再想想办法,一定要保住大都!”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要不我们派人去与朱元璋求和,许以重利,或许能延缓明军的进攻,为我们争取时间重新集结兵力。”
元顺帝一听,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求和?朱元璋野心勃勃,岂会轻易罢手?此乃示弱之举,只会让他更加轻视我大元。朕绝不求和!”
脱脱也说道:“陛下息怒。求和之事确实不妥,只会让明军更加嚣张。如今之计,我们只能尽快收拢各地的零散兵力,加强大都的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处,命他们即刻出兵勤王。”
元顺帝无奈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脱脱,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加强大都的城防,等待各地援军的到来。”
“臣遵旨!”脱脱领命后,急忙退下,着手部署大都的防御事务。
在应天,徐达和常遇春迅速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探子,潜入大都周边。这些探子乔装打扮成商贩、流民等,分散进入大都附近的城镇村落,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元军的情报。
数日后,探子们陆续返回,将收集到的情报呈递给徐达和常遇春。徐达看着手中的情报,眉头紧锁,对常遇春说道:“常将军,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元军虽然主力分散,但在大都周围仍布置了不少防御力量。大都城墙高大厚实,护城河宽阔深邃,城门更是用铁皮包裹,坚固异常。而且,元顺帝已经下令加强城防,正在四处征召壮丁,准备死守大都。”
常遇春看了看情报,不屑地说道:“哼,元军这是困兽犹斗。就算他们城防再坚固,我们北伐军也定能将其攻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