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头上,旌旗猎猎作响,“朱”字大旗随风飘扬。徐达身披重甲,立于城头,望着城内城外一片忙碌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北伐军首战徐州告捷,将士们士气高昂,而城中百姓听闻元军被击退,也纷纷走出家门,箪食壶浆,犒劳北伐军。
“徐将军,此次徐州大捷,全赖将军神机妙算,我等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常遇春走到徐达身旁,笑着说道。
徐达摆了摆手,说道:“常将军过谦了,若不是你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我这计策再好,也难以成功。这胜利,是全体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常遇春哈哈一笑,拍了拍徐达的肩膀:“说得也是,咱这二十五万弟兄,那可都是好样的!如今徐州已下,下一步,是不是该进军山东了?”
徐达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正是。徐州既克,山东元军必然人心惶惶。此时进军,正是良机。我已派人快马加鞭向主公报捷,同时请示下一步行动。想必主公得知徐州大捷,定会下令我们乘胜追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元璋的军令便到了。信使快马驰入徐州城,直奔主帅营帐。徐达、常遇春等将领赶忙出帐迎接。
信使宣读道:“北伐军首战徐州,大获全胜,实乃振奋人心。今令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率大军乘胜向山东进军,务必迅速打开山东局面,为北伐大业再立战功。”
“末将领命!”徐达、常遇春齐声应道,声音响彻云霄。
于是,北伐军在徐州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兵员后,便浩浩荡荡地向山东进发。一路上,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而此时的山东,各地元军听闻徐州失守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元军将领们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徐州乃兵家要地,如今竟被明军轻易拿下,看来明军实力不容小觑。”一名元军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怕什么!我们山东城池众多,防御坚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挡住明军。”另一名将领虽然嘴上强硬,但眼中也难掩担忧之色。
“话虽如此,可徐州一失,我军士气受挫,百姓也人心不稳。这仗,怕是不好打啊。”又一名将领摇头叹息。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探子来报:“报!明军已向山东进军,前锋已至峄州地界。”
“什么?来得如此之快!”元军将领们大惊失色。
峄州守将乌力罕得知明军将至,更是坐立不安。他深知峄州兵力薄弱,难以抵挡明军的进攻。
“将军,明军势大,峄州恐难坚守,不如……”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如什么?难道要我投降不成?”乌力罕瞪了副将一眼。
“将军,如今元朝大厦将倾,天下百姓皆盼明军北伐成功。我们若负隅顽抗,不过是徒增伤亡。况且,投降明军,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甚至谋个一官半职。”副将壮着胆子说道。
乌力罕陷入沉思,他心中明白,副将所言不无道理。但投降之事,关乎名节,他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乌力罕犹豫不决时,明军已兵临峄州城下。徐达立马阵前,望着峄州城上严阵以待的元军,对身旁的常遇春说道:“常将军,峄州城小,且元军士气低落,我们可先礼后兵,派人前去劝降。”
常遇春点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但这元军一向骄横,未必肯降,我们也需做好攻城准备。”
徐达随即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峄州城下劝降。使者来到城下,对着城楼上喊道:“城上听着,我乃明军使者,有话要对你们守将说!”
乌力罕登上城楼,看着城下的使者,问道:“你有何事?”
使者拱手说道:“将军,如今元朝腐败不堪,天下大乱,各地义军纷纷而起。我军北伐,顺应民心,旨在推翻元朝暴政,还百姓太平。徐州已被我军攻克,山东各地元军人心惶惶。将军若识时务,开城投降,我军定会善待将军和城中百姓,将军日后也可在我军麾下效力,共享荣华。否则,一旦城破,玉石俱焚,还望将军三思。”
乌力罕听了使者的话,心中更加动摇。他看了看身旁的将领们,只见他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微微点头。
沉默片刻后,乌力罕长叹一声,说道:“罢了,我愿开城投降,但你们须得保证,不得伤害城中百姓。”
使者大喜,说道:“将军放心,我军向来秋毫无犯,必定会善待百姓。”
于是,峄州城门缓缓打开,乌力罕率全城守军出城投降。徐达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峄州城。
“将军饶命,末将愿率部归降。”乌力罕跪地说道。
徐达下马,扶起乌力罕,说道:“乌将军深明大义,我不会为难你。今后你只需跟随我北伐,为推翻元朝出力,我定会论功行赏。”
“多谢将军不杀之恩,末将愿效犬马之劳!”乌力罕感激涕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