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内,吴王宫的议事厅里烛火摇曳。朱元璋端坐在主位,神色凝重,目光扫过堂下整齐排列的一众探子头目。这些人身形各异,却都透着一股精干劲儿,他们便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情报网核心力量。
“都抬起头来!”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寂静的厅内回荡。“本王决意对张士诚用兵,你们便是本王的耳目。从今日起,各自领命,深入张士诚盘踞之地,把他的底细摸个透彻。”
一个身形瘦小、眼神灵动的探子头目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吴王放心,小的定将张士诚军中部署打探得清清楚楚。听闻他手下有支‘诚义营’,皆是他从盐丁中选拔出的精锐,对他忠心耿耿,作战勇猛。小的定会着重留意其动向。”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如炬:“‘诚义营’确实不可小觑,除此之外,他在淮东、平江等地的城防布置,粮草储备,还有各级将领的脾性、能力,都要摸得一丝不差。”
这时,一个面色黝黑、满脸络腮胡的探子头目站出来说道:“吴王,那平江乃张士诚老巢,守备森严,寻常人难以靠近。但小的有个法子,可扮作往来商贾,借贸易之名,与城中百姓、兵士攀谈,或能探出些有用消息。”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但务必小心行事。张士诚生性多疑,其城内定有不少密探。一旦暴露,性命不保不说,还会坏了大事。”
“小的明白!”络腮胡探子头目朗声道,“小的这条命本就是吴王给的,为吴王效命,万死不辞!”
“好!”朱元璋满意地说道,“你们此番前去,不仅要留意军事部署,他治下的经济状况也至关重要。张士诚能在江南立足,靠的便是这富庶之地的钱粮。他的税赋轻重,商贸往来,还有工坊、农田的产出,都要详细查明。”
又有一个探子头目站出来,说道:“吴王,那政治形势方面,是否也要关注?听闻张士诚身边的谋士与将领之间,似有不合。”
朱元璋目光一亮:“这是个关键。若能知晓他们内部的矛盾纠葛,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破敌之法。你们要想尽办法,打听清楚他麾下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同心同德,还是貌合神离。”
众探子头目齐声应道:“谨遵吴王令!”
待探子们领命离去后,朱元璋招来刘伯温、李善长等一众谋士。众人围坐在桌案旁,桌上摊开着一幅张士诚势力范围的地图。
刘伯温轻抚胡须,说道:“主公,此番派出众多探子,想必不久后便能获取张士诚的详细情报。只是,这张士诚盘踞江南多年,势力错综复杂,情报收集容易,分析判断却难。”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落在地图上平江的位置,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所以才将诸位招来,一同商议。待探子回报后,需从海量信息中,找出张士诚的要害之处。”
李善长拱手说道:“主公,以属下之见,张士诚占据的平江、湖州、杭州等地,经济繁荣,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弱点。他依赖这些地方的钱粮,一旦我们设法切断其财源,他的军队便会陷入困境。”
刘伯温微微摇头,说道:“李大人所言有理,但张士诚经营多年,对钱粮把控极严,贸然切断其财源,谈何容易。依贫道看,还是要从他的军事部署和内部矛盾入手。若能分化其将领,使其不能协同作战,我军便可各个击破。”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说道:“二位先生所言皆有道理。张士诚的优势与弱点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我们既要关注他的经济命脉,也要留意其军事与政治上的破绽。待探子回报,再做详细分析。”
几日后,探子们陆续传回消息。在吴王宫的书房里,朱元璋与谋士们围坐在一起,面前堆满了各种情报文书。
一个探子头目恭敬地说道:“吴王,小的已查明,张士诚在淮东地区设有重兵,其中高邮城的守备最为森严。守将名叫李伯升,此人作战谨慎,手下有一支‘鹰扬军’,擅长骑射,是张士诚在淮东的重要力量。”
朱元璋拿起文书,仔细查看后说道:“李伯升……此人不可轻视。看来淮东一战,定是艰难。那平江城内的情况如何?”
另一个探子头目赶忙说道:“吴王,平江城内防御坚固,城墙高大厚实,护城河宽阔且水深。张士诚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粮草,足够支撑数年。不过,正如之前所料,他的谋士与将领之间确有矛盾。其首席谋士潘元明,主张与各方势力妥协求和,保存实力;而大将吕珍则力主主动出击,扩大地盘。两人时常在张士诚面前争论,弄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这便是破绽。张士诚若不能调和手下矛盾,内部必然生乱。我们便可趁机行事。那经济方面呢?”
又有探子头目说道:“吴王,张士诚治下,商业繁荣,丝织、瓷器等工坊众多。但他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奢靡的生活,赋税极重,百姓虽表面不敢怨言,但心中多有不满。而且,他与周边势力的贸易往来频繁,一旦贸易受阻,其经济便会受到重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