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的覆灭,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南方的大地上激起千层浪,整个南方局势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天府内,一片喜气洋洋,朱元璋大宴群臣,犒赏三军。将领们身着崭新的战甲,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推杯换盏,高谈阔论着鄱阳湖之战的惊险与辉煌。
朱元璋端起酒杯,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大声说道:“诸位将士,此次鄱阳湖一役,我军能大获全胜,全仰仗大家的英勇奋战。陈友谅已灭,咱们的势力更壮大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来,干了这杯!”
“谢主公!”众人齐声高呼,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朱元璋放下酒杯,面色凝重起来,说道:“如今陈友谅虽死,但南方局势依旧复杂。咱们得清楚,这只是咱们逐鹿天下的一个重要节点,而非终点。其他割据势力,如今对咱们是何态度,大家怎么看?”
徐达站起身来,抱拳道:“主公,陈友谅一死,那些割据势力必然震恐。咱们在鄱阳湖展现出的实力,他们都看在眼里。依末将之见,他们如今多是对主公敬畏有加,不敢轻易与咱们为敌。”
刘伯温捋着胡须,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徐将军所言极是。不过,这些势力向来首鼠两端,敬畏之余,亦可能心怀鬼胎。像张士诚、方国珍之流,他们忌惮主公的实力,却又不愿轻易臣服,恐怕正在观望局势,图谋对策。”
朱元璋微微皱眉,问道:“那张士诚和方国珍,此刻在做些什么?可有情报传来?”
李善长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上前一步说道:“主公,据探子来报,张士诚听闻陈友谅兵败身亡,立刻加强了平江及周边城池的防御,还在暗中招兵买马,似有与咱们一战之意。而方国珍则一面遣使与咱们通好,一面又与张士诚暗中往来,意图不明。”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这方国珍,果然是个滑头。想两边讨好,坐收渔利。至于张士诚,他以为加强防御,就能挡住我大军?真是痴心妄想!”
常遇春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主公,无需与他们废话!末将愿率大军,即刻踏平张士诚的地盘,将他生擒来见主公!”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遇春,莫要冲动。张士诚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不可小觑。咱们需从长计议,制定周全之策,方能万无一失。”
刘伯温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如今咱们刚经历大战,虽士气高昂,但也需稍作休整,恢复元气。可一面派人继续收集张士诚的情报,了解其布防虚实;一面与其他势力虚与委蛇,稳住他们,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咱们。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兵,定能取胜。”
朱元璋点头称是,说道:“就依先生所言。传我军令,各营将士暂作休整,但不可懈怠,加强训练,随时准备出征。同时,派更多探子深入张士诚控制区域,务必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摸得清清楚楚。”
“是!”众将领齐声领命。
此时,一名亲兵匆匆走进营帐,跪地禀报道:“主公,门外有自称是明玉珍使者之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朱元璋与众人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忖:这明玉珍在此时遣使前来,所为何事?是来示好,还是另有图谋?他略作沉吟,说道:“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身着锦袍,头戴纶巾的中年男子走进营帐,他见到朱元璋,连忙躬身行礼,说道:“草民杨暠,乃大夏国主明玉珍麾下使者,见过朱大帅。听闻大帅鄱阳湖一战,大破陈友谅,实乃天下之幸事,特来道贺。”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劳烦使者远来。不知贵国主此番派使者前来,除了道贺,还有何事?”
杨暠直起身子,说道:“大帅英明。我家国主深知大帅胸怀大志,欲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太平。如今陈友谅已灭,南方局势大变,国主有意与大帅交好,共商对抗元朝之策。”
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贵国主既有此心,那是再好不过。只是不知,贵国主有何具体打算?”
杨暠说道:“国主之意,大帅可先专注于扫平南方诸雄,我大夏国愿在西线牵制元军,使他们无暇东顾。待大帅统一南方,咱们再携手北伐,共图大业。”
朱元璋听了,心中暗自思量:明玉珍此举,看似是为了共同对抗元朝,实则也有保存自身实力,观望局势之意。不过,若能与他达成协议,对自己扫平南方的确有利。他略作思索,说道:“贵国主的提议,本帅觉得可行。只是,口说无凭,还需立下文书,以表诚意。”
杨暠连忙说道:“大帅所言极是。国主早有此意,已备好文书在此。”说罢,他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见上面条款分明,并无不妥之处,便说道:“好,既然如此,本帅便与贵国主达成此协议。”说罢,他命人取来笔墨,在文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盖上大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