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刺鼻的消毒水气味,如同一种无形的屏障,弥漫在深夜寂静的ICU值班室里,却丝毫无法压制住林澄心头的翻江倒海与深入骨髓的寒意。
她面前桌上摊开的,不是需要处理的病历或护理记录,而是一本厚重、封面是毫无标识的墨绿色硬皮、边角已被摩挲得有些发亮的笔记本。
昏黄的台灯光线倾泻下来,将她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快速移动,
发出沙沙的轻响,这声音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在记录某种不该被言说的秘辛。
最新的一页上,墨迹未干:
“观察记录 - 第17日 - 23:47” “目标:ICU-07 (患者:凌夜)”
· “深潜舱运行状态: 外部指示灯显示运行平稳,核心生理参数
(心率/血压/血氧/基础脑波)
波动均在安全阈值内,但高级脑功能监测模块
(需权限访问)
显示前额叶及边缘系统脑波活跃度持续异常高于标准值37%,模式识别算法反馈为‘高度沉浸-战斗/探索应激状态’,
与常规游戏娱乐脑波模式存在显着差异,更接近… 实战模拟或极端环境生存反应。”
· “病房环境异常: 肉眼观察无新霉斑滋生。窗外无乌鸦聚集。电视屏幕物理关闭。
但高精度温湿度记录仪(私自安装)显示:病房内环境温度存在周期性、规律性下降
(每2小时整点约降低1.2℃,持续10分13秒后缓慢回升,排除中央空调调控因素)。同时,深潜舱附近半径1米内,空气湿度异常升高(平均+15%),
舱体表面偶尔出现无法用冷凝解释的细微水珠,成分检测仅为纯水(H?O),无杂质。”
“人员行为异常: 下午15:20,后勤部工程师张伟(工号:ZB-114)以‘月度电路安全巡检’为由进入ICU-07,声称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墙内线路。
其在病房内停留时间异常长达32分钟(标准流程应<15分钟),期间以‘设备自检高频噪音干扰录音’为由,手动关闭了病房内监控探头的音频采集功能约8分钟。
远程观察其动作未发现明显违规操作,但其视线多次长时间停留于深潜舱背部接口面板及独立备用电池组,眼神专注度超出常规巡检范围。直觉强烈不适。已记录其工号及详细时间线。”
“外部关联事件: 匿名论坛‘墓地低语’置顶猎杀令持续发酵,目标现实病房地址已半公开化。
虽已向安保部提交正式风险提示,巡逻班次确有增加,但安保人员对ICU-07区域的关注度似乎存在一种‘无形的衰减’,
巡逻打卡点有时会‘无意’略过07门口,询问时均表示为‘正常轮换路线’或‘短暂分神’。这种集体性的、微妙的忽视感令人不安。”
林澄停下笔,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甚至能感受到笔杆传递来的、自己心脏过快搏动的轻微震颤。
这本不起眼的笔记,从最初仅仅记录凌夜指尖那难以捕捉的轻微抽搐、夜间莫名出现的短暂血压骤降开始,
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字里行间浸透着她日益加深的焦虑与怀疑。
诡异的蓝绿色霉斑、不祥的乌鸦窥视、电视雪花中的冰冷报数、心电监护仪发出的亡者低语、
神秘的塔罗牌与网址、信号干扰器的发现、伪装成清洁工的“拾荒者”的入侵企图……再到如今这些更隐蔽、更需仪器才能捕捉的环境参数异动和来自内部人员的可疑行为。每一条记录,
都像一块沉重冰冷的石头,不断累加,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更对她二十年来建立在严谨科学和临床实践基础上的认知世界,发起了最根本的冲击和颠覆。
她并非没有尝试过寻求官方的解释和帮助。
一周前,她鼓起巨大勇气,精心将部分记录(谨慎地剔除了所有过于离奇、无法被现有科学框架解释的内容,
如仪器自主说话、塔罗牌显形)整理成一份逻辑清晰、侧重设备异常和安全隐患的报告,提交给了ICU主任王明远。
她重点强调了这些现象的集中性、时间关联性,以及对潜在医疗安全(如精密生命维持设备被干扰)构成的担忧。
王明远,一位以作风严谨、甚至有些刻板固执着称的老专家,接过报告时眉头就习惯性地蹙起。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快速扫过几页纸,眉头很快锁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脸上露出明显的不以为然。
“林护士,”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不耐烦,“我很欣赏你的细致观察和… 嗯… 高度的责任心。
这一点在ICU非常重要。”他先是惯例性地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但是,你要知道,
ICU病房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是各种危重生命体征、精密仪器信号、药物代谢反应和高强度心理压力的集合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界纪元:游戏入侵现实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界纪元:游戏入侵现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