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在林间呼啸,如同万千冤魂在呜咽。糜竺、糜兰兄弟与幸存的三十余骑护卫,如同受伤的狼群,在崎岖湿滑的山道上艰难跋涉。冰冷的湿衣紧贴着皮肤,每一次寒风吹过都带走大量体温,刺骨的寒意几乎要冻结血液。战马也疲惫不堪,喷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霜雾,马蹄踏在积雪和枯枝上,发出沉闷而单调的声响。
糜兰伏在兄长身后,感觉身体已经麻木,只有胸中那颗心还在沉重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牵扯着肋骨的疼痛——那是渡河时被盾牌撞击和冷水呛咳留下的印记。他努力睁大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浓密的、被积雪压弯的松林。曹军斥候的威胁并未解除,他们就像阴影中的毒蛇,随时可能从意想不到的方向窜出来。
“大兄,”糜兰的声音因为寒冷和虚弱而有些颤抖,“曹军斥候……定会尾随报信。我们……不能一直走山路,太慢了。一旦他们大队骑兵封锁要道……”
糜竺紧抿着嘴唇,下颌线绷得如同刀刻。他何尝不知危险?但贸然下到平原官道,更是自投罗网。他侧耳倾听,除了风声和马蹄声,林间似乎并无异响。
“糜忠!”糜竺低声唤道。
“家主!”断后的糜忠策马靠近,他身上的皮甲也湿透了,肩头还有一道被流矢划破的口子,渗出的血迹已经冻住,脸色因失血和寒冷显得苍白,但眼神依旧锐利。
“派两个最机灵的兄弟,轻装简行,先行探路。寻找一条能避开主要官道,又能快速接近都昌县的小径。注意曹军游骑的踪迹。”糜竺的声音低沉而果断,“其余人,寻一处背风隐蔽处,稍作休整,生火取暖,处理伤口,更换干衣。一个时辰后出发!”
“喏!”糜忠领命,立刻点出两名最精干的斥候,低声嘱咐几句。两人如同狸猫般滑下马背,迅速消失在风雪弥漫的密林深处。
队伍在一处背靠巨大山岩、三面有密林遮挡的凹地停了下来。护卫们强打精神,迅速分工合作:有人警戒四周,有人收集枯枝败叶,有人小心翼翼地用火镰点燃宝贵的火种。当第一缕微弱的火苗在寒风中顽强地跳跃起来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带着解脱的叹息。
围坐在小小的篝火旁,冰冷的肢体渐渐恢复了一丝知觉,但也带来了难以忍受的麻痒和刺痛。糜兰脱下冻硬的皮甲和湿透的里衣,露出被岩石划伤青紫交加、布满冻痕的皮肤。护卫们互相帮忙,用携带的烈酒清洗伤口,撒上金疮药,再用干净的布条草草包扎。糜竺也亲自为糜忠处理了肩头的箭伤,动作沉稳利落。
糜兰接过一名护卫递来的、用头盔融化雪水煮开的、混着肉干碎屑的糊糊,顾不上烫,小口小口地吞咽着。温热粗糙的食物滑入胃中,带来一种近乎虚脱的暖意。他看着跳跃的火焰,火光映照在兄长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上,也映照在周围护卫们沉默而坚忍的面容上。这些面孔,有些在白马河畔还鲜活生动,如今却已永远沉入了冰冷的河底。一股沉重的悲伤和责任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大兄,”糜兰的声音在噼啪的火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抵达北海后,除了向孔北海求援,我们是否……也该联络刘备?”他终于说出了心中盘桓已久的念头。
糜竺擦拭佩剑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弟弟,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平原相刘备刘玄德?阿兰何以提起此人?”
糜兰心中一紧,知道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拼凑着原主人对刘备的信息和前世的记忆,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基于常识的判断,漫不经心地说:“弟虽愚钝,但也听闻过此人。他是卢植公弟子,在幽州破黄巾时颇有勇名,更难得的是,他素有仁义之名,体恤百姓。如今依附公孙瓒,屯兵平原,与青州田楷互为犄角。孔北海虽名望高隆,但北海兵卒久疏战阵,恐难敌曹操虎狼之师。若能同时说动田楷与刘备两路来援,一者兵力更厚,二者刘备其人……或有独到之处?”他不敢说得太露骨,只能点到为止。
糜竺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刘玄德……仁义之名,确有所闻。然其兵微将寡,根基浅薄,恐难济大事。孔北海乃海内仰望之清流,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其力非刘备可比。此行当以孔北海为主。”他的语气带着士族固有的、对名望的看重和对新兴势力下意识的轻视。
糜兰心中焦急,却也无法再辩。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孔融的名士光环确实耀眼,而刘备此刻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平原相”,影响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看来,要改变兄长的想法,光靠口说无凭,必须找到更有力的契机。
一个时辰后,探路的斥候返回,带来了好消息:在东北方向,发现一条废弃的旧商道,虽狭窄难行,但可绕过曹军可能布防的几处关隘,直插北海郡腹地。更重要的是,沿途未见曹军大规模活动的踪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