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连夜召集心腹议事。书房里烛火通明,气氛凝重。
“殿下,皇上突然病重,时机太过巧合。“张诚率先开口,“臣怀疑其中必有蹊跷。“
和珅搓着手道:“太子监国,若是皇上有个万一......“
“慎言!“朱棡打断他,“父皇洪福齐天,定能逢凶化吉。“
常清韵轻声道:“当务之急,是查明皇上患病的缘由。“
“王妃说得是。“赤鸢道,“属下已经派人去查那个蒙古喇嘛的下落,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惊呼:“有刺客!“
朱棡立即将常清韵护在身后,张诚和赤鸢则迅速冲出书房。只见院中几个黑衣人与侍卫战在一处,刀光剑影,十分激烈。
“保护王爷王妃!“张诚大喝一声,加入战团。
常清韵紧紧抓住朱棡的衣袖,忽然注意到其中一个黑衣人的招式有些眼熟。那人的剑法灵动飘逸,不似中原路数。
“棡弟弟,你看那个使剑的......“她低声提醒。
朱棡凝神看去,果然发现异常。那人的剑法带着明显的西域特征,与中原武学大相径庭。
“留活口!“朱棡下令。
然而那使剑的黑衣人见势不妙,突然掷出一枚烟幕弹。待烟雾散去,黑衣人已经不见踪影,只留下几具同伴的尸体。
“追!“赤鸢立即带人追了出去。
检查尸体时,常清韵在其中一个黑衣人身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印记——那是一个莲花状的刺青。
“这是......白莲教的印记?“她惊呼。
朱棡面色凝重:“白莲教与蒙古喇嘛......看来他们联手了。“
次日,调查有了结果:那个蒙古喇嘛确实与白莲教有关联,而且近日曾在太原附近出现。
“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你。“常清韵担忧地说,“要不要暂时离开太原?“
朱棡摇头:“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况且......“他眼中闪过锐利的光,“我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手段。“
为防万一,朱棡将常清韵安置在王府最隐蔽的院落,加派了三倍守卫。吕氏也搬来与她同住,说是互相有个照应。
这夜,常清韵辗转难眠。她起身来到院中,发现吕氏也站在月光下出神。
“姐姐也没睡?“她轻声问道。
吕氏回过头,月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妹妹,若是姐姐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会原谅姐姐吗?“
常清韵心中一紧:“姐姐何出此言?“
吕氏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摇头:“或许是我多心了。夜深了,妹妹早些休息吧。“
望着吕氏离去的背影,常清韵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总觉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果然,三日后,应天传来噩耗:朱元璋驾崩了。
消息传到太原时,朱棡正在校场练兵。他愣在原地,手中的长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父皇......“他喃喃道,眼中泪光闪烁。
常清韵闻讯赶来,只见朱棡独自站在校场中央,背影显得格外孤寂。她轻轻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棡弟弟......“
朱棡转过身,将头埋在她肩上,声音哽咽:“清韵,我没有父皇了......“
常清韵轻抚他的背,心中同样悲痛。
她知道,从现在起,大明王朝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她和朱棡,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丧钟从宫中传出,响彻整个太原城。
常清韵望着南方,知道应天城此刻必定已经天翻地覆。
而她和朱棡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洪武六年的七夕夜,晋王府后园的葡萄架下,常清韵正将一枚绣花针轻轻放在水碗中。银针在水面微微晃动,映着天边的银河,泛起细碎的光芒。
“听说若能看见针影映出鸳鸯,便是得了织女娘娘的巧手。“常清韵轻声对身旁的朱棡说,眼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朱棡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拿起另一枚针:“那我可得试试,说不定能得个巧心,好猜透王妃的心思。“
针尖触及水面的刹那,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张诚快步走来,在朱棡耳边低语几句。朱棡神色骤变,手中的银针“叮“的一声沉入碗底。
“出什么事了?“常清韵关切地问。
朱棡挥退张诚,压低声音:“徐叔叔被锦衣卫带走了。“
常清韵手中的针线篓险些打翻:“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今早。“朱棡眉头紧锁,“罪名是结交藩王,图谋不轨。“
常清韵心中一沉。徐达是朝中重臣,更是朱棡的岳丈,这道罪名分明是冲着晋王府来的。
“妙云知道了吗?“
“已经派人去徐府报信了。“朱棡叹了口气,“这丫头性子刚烈,我怕她做出什么傻事。“
果然,次日天刚蒙蒙亮,徐妙云就红着眼眶闯进王府。她连行礼都顾不上,直接扑到朱棡面前:“三哥,你一定要救救爹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