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捂着火辣辣的脸颊,看着蒙毅眼中那丝难以掩饰的遗憾,
心中杀意沸腾,却只能强作镇定:“多谢蒙帅关心,赵高……谨记!”
经过月余艰难跋涉,大军终于抵达了上党郡,逼近了那片令所有秦人、赵人都刻骨铭心的土地——长平。
时值春末,长平古战场却依旧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死寂之中。
旷野上荒草萋萋,依稀可见当年大战留下的车辙印痕和散落的锈蚀兵刃。
山风吹过谷地,仿佛还能听到数十万冤魂的呜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压抑。
秦军主力在长平故垒附近扎下连绵营寨。
蒙毅的中军大帐设在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地上。
而赵高的“特使行辕”,则被“体贴”地安置在了靠近一片低洼沼泽的边缘地带。
此地潮湿阴冷,蚊虫滋生,更有传言说夜里常有磷火飘荡,是士卒们都不愿靠近的“晦气”之所。
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夕阳下如同巨大伤疤般的长平古战场,赵高抚摸着脸上那道尚未完全愈合的箭痕,墨黑的眼眸深不见底。
一路行来的种种刁难、羞辱、冷箭,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
蒙毅、蒙豹……蒙氏一族的杀意已毫不掩饰。
“长平……”赵高低声自语,声音冰冷如铁,“白起在此坑杀四十万赵卒,铸就了武安君的不世凶名,也埋下了赵国刻骨的仇恨。
蒙毅把我安置在此,是想借这四十万冤魂的怨气咒死我?
还是想让赵国死士更容易找到我这个‘赵奸’?”
他转身走进阴冷潮湿的营帐,摊开一卷空白的竹简。
火光映照着他俊美却阴鸷的脸庞,那道箭痕如同一条狰狞的蜈蚣。
他提起笔,沾满了墨,笔锋悬停在竹简之上,带着刻骨的寒意。
他知道,抵达长平,只是这场针对他的、比灭赵之战更凶险的暗战的开始。
蒙毅的刁难绝不会停止,只会随着战事的临近而更加酷烈。
李斯在咸阳编织的粮秣之网随时可能收紧。
赢氏宗亲买通的赵国死士,或许已经在黑暗中窥伺。
但他赵高,从来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从隐宫爬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生存的唯一法则,就是比敌人更阴狠,更狡诈,更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包括这长平战场下,那四十万赵人滔天的怨气!
笔锋落下,在竹简上划下第一道墨痕。
那不是记录,而是反击的序章。
他要在长平这片浸透了鲜血的土地上,为自己杀出一条生路,更要让那些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明白:
惹怒一条从地狱爬出来的毒蛇,代价将是他们的尸骨,成为这古战场新的祭品!
长平故垒的阴风尚未散尽,一道来自咸阳的紧急诏令,如同冰水般泼进了蒙毅的中军大帐。
“令:上卿蒙毅,统率三军,即刻开拔,直逼邯郸!
务求速战速决,克期破城,务必于岁末之前,凯旋咸阳!钦此!”
使者宣读完诏令,留下那份盖着皇帝玺印的沉重竹简,便匆匆离去复命。
帐内一片死寂。王贲、杨端和等将领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解。
蒙毅端坐主位,捏着那份诏令,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冷峻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难以掩饰的凝重,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
“即刻开拔?
直逼邯郸?
岁末凯旋?
” 蒙毅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和困惑,
“如今不过初秋!赵国虽弱,李牧,然廉颇老而弥辣,据守邯郸坚城!
我军新至,立足未稳,敌情未明,粮道未固!
如何‘速战速决’?
如何‘克期破城’?更遑论岁末凯旋!
” 他猛地将竹简拍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诏令,简直是儿戏!是催命符!
就在昨日,他刚刚派出麾下最精锐的一支百人斥候队,由心腹悍将蒙锐(虚构,蒙氏旁支)
率领,深入滏口陉(太行山重要隘口,邯郸西面门户)方向,侦查李牧旧部可能的集结地和赵军主力动向。
这支队伍肩负着刺探邯郸外围防御虚实、寻找最佳进军路线的重任,也是蒙毅谨慎用兵的第一步。
如今斥候队生死未卜,凶险难料,咸阳却要他立刻放弃所有侦查和准备,直扑邯郸!
这无异于让大军蒙着眼睛,一头撞向赵国最后、也是最坚固的堡垒!
更让他心底发寒的是——李牧。那个曾经在肥下、番吾让秦军吃尽苦头的“军神”虽然死了,但廉颇尚在,李牧一手训练出来的边军精锐尚在!
他们对秦军的仇恨刻骨铭心,最擅长的就是山地游击和依托坚城消耗!
蒙毅不怕廉颇正面决战,却深深忌惮那些如同幽灵般潜伏在山林隘口、随时可能扑出来撕咬的李牧旧部!
咸阳这道诏令,简直是将数十万大军送入虎口!
帐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将领们都明白这道诏令的荒谬和潜在的危险,但无人敢公开质疑皇帝的意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让我魂牵梦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