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汽车在风雪中喘着粗气停下,车门吱呀一声打开。向志学提着大包小包刚下车,凛冽的寒风就裹着雪沫子扑面而来。他眯起眼,下意识地朝路口望去——这一望,心就揪紧了。
母亲独自立在风雪中,佝偻的身躯裹在厚重的棉袄里,花白的发丝上落满了细碎的雪花,连眉毛都染白了。她正踮着脚,用冻得通红的手在眉骨上搭个棚子,努力在稀疏的下车人群中寻找着。
“妈!”向志学心头一热,鼻尖发酸,赶紧带着妻儿快步走过去,“这么冷的天,您在家等着就是了,哪用得着来接!看这身上落的雪...”
向奶奶一把抱住扑过来的小孙子,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我才不是来接你的。”她用力亲了亲牧晨冻得通红的小脸,声音里满是宠溺,“我是来接我家乖孙孙的。让奶奶看看,哎呦,重了,也高了!”
“奶奶我想你了!”牧晨在奶奶怀里蹭着,迫不及待地四下张望:“哥哥呢?哥哥怎么没来?”
这话一问,向志学和张秀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牧尘确实不在。两人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冷风灌了个透心凉。
张秀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按孩子从前的性子,知道父母和弟弟要来,早就该在路口翘首以盼了。尤其是对牧晨,牧尘向来是最放在心上的。难道...孩子心里还有疙瘩?
“妈,牧尘他...”向志学的声音有些发紧,不敢问下去。
“孩子好着呢!”向奶奶拍着孙子身上的雪,语气轻松,“现在全好了,心里那点疙瘩早就解开了。这些日子天天往程大夫医馆跑,跟着学医入了迷,怕是都忘了今夕何夕了!”
“走吧走吧,雪要下大了。”向奶奶指着不远处,“我让村长家强子驾了牛车来,咱们坐车回去,顺路去医馆接尘娃。”
向志学远远看见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坐在车辕上,双手笼在袖子里,戴着顶露出棉絮的旧帽子,正低着头躲避风雪。他连忙上前,从兜里掏出一包还没拆封的“大前门”:
“强子哥,这大冷天的,辛苦你了!”
强子闻声抬头,黝黑的脸上先是诧异,随即绽开朴实的笑容。他在衣襟上擦了擦手才接过烟,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
“志学兄弟太客气了!顺路的事,顺路的事。”他搓着手,呵出一团白气,“快上车吧,车上铺了稻草,暖和。”
说着利落地跳下车辕,帮着把行李一件件搬上车。向志学看着他冻得通红的耳朵,心里过意不去,又抓了把水果糖塞进他手里:“给孩子们甜甜嘴。”
强子推辞不过,憨厚地笑了,露出被烟熏得微黄的牙齿。他仔细地把糖收好,轻轻一甩鞭子,老黄牛便温顺地迈开了步子。
牛车在积雪的路上吱呀吱呀地走着,绕过半个村子。张秀望着窗外飞逝的熟悉的景致,手心微微出汗。这两个月来,她无数次想象过再见大儿子的场景,想象着他会不会还躲着她,会不会还用那种受伤的眼神看她...此刻离医馆越近,她的心跳得就越快。
在一处临街的铺面前,强子“吁”了一声拉住缰绳。铺面很朴素,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只悬着一块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木匾,上面是苍劲的“济世堂”三个字。
透过结着冰花的窗户,向志学和张秀看见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
程大夫正给一个老农把脉,牧尘安静地站在一旁,身子微微前倾,目不转睛地看着。待程大夫松开手,小家伙竟也伸出三根小手指,有模有样地搭在老人的腕上。老农不但不恼,反而笑呵呵地配合着,眼里满是慈爱。
“小大夫,瞧出啥来了?”老农打趣道。
牧尘蹙着眉,认真地说:“爷爷的脉跳得有点急,像是心里装着事。”
程大夫抚须点头:“脉数而弦,是为肝气不舒。你感知到了,这是对的。但象如按琴弦,你还要多体会。”说着,他手把手地教牧尘调整按压力度。
小家伙的眼睛顿时亮了,像是窥见了什么天地至理。那专注的神情,把旁边的老农都逗乐了:“程大夫,您这可是后继有人啊!”
站在门外的向志学和张秀怔住了。风雪似乎在这一刻静止,他们隔着窗户望着那个仿佛脱胎换骨的儿子,心里百感交集。
张秀的嘴唇微微颤抖——这还是那个一见她就往奶奶身后躲的孩子吗?还是那个被她失控责骂后,连哭都不敢出声的尘娃吗?他站在药香弥漫的医馆里,神情是那样的从容专注,仿佛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天地。这两个月,她错过了什么?
向志学也看得出了神。他记忆中的大儿子总是怯生生的,眼神躲闪,而现在...那挺直的脊背,那专注的侧脸,竟隐隐有了少年的风姿。一股混合着骄傲、愧疚和莫名失落的复杂情绪在他胸中翻涌。
“哥哥——”
牧晨可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心思。牛车刚停稳,他就迫不及待地跳下来,像只欢快的小鸟扑向医馆,清脆的童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哥哥!我给你带了好多好多礼物!”
牧尘闻声回头,看见弟弟的瞬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此明亮,仿佛将整个冬天的阴霾都驱散了。
喜欢向光而生,向尘而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向光而生,向尘而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