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率这么低,生产成本会大幅增加,后续商业化也会受影响。”生产总监在会议上皱着眉头说,“必须优化合成工艺,把产率提升到60%以上,否则项目只能暂停。”
林夏立刻组织团队攻关。他们重新梳理了合成路线,发现关键步骤中的一个中间体容易分解,导致产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夏带领团队尝试了多种反应条件:调整温度、更换催化剂、优化反应时间……每一次调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
那段时间,林夏几乎住在了实验室。有一次,为了观察不同温度下中间体的稳定性,她连续72小时没有离开,每隔两小时就取样检测一次。最终,团队发现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0℃,并使用新型钯催化剂,能将中间体的分解率降低80%,原料药产率提升到65%。
“太好了!”生产总监拿到新的工艺参数时,激动地拍了拍林夏的肩膀,“这下临床试验能按时启动了。”
II期临床试验的对象是EGFR耐药的肺癌患者,共招募了120名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CT-01,对照组使用现有标准治疗方案。林夏作为研发团队的代表,需要定期去医院查看患者的治疗情况,收集临床数据。
在医院,她认识了一位叫张阿姨的患者。张阿姨62岁,确诊肺癌两年,使用现有靶向药半年后出现耐药,化疗效果不佳,体重下降了20斤。加入CT-01实验组时,她的肺部病灶已经出现转移,连走路都需要家人搀扶。
“林研究员,这药真的能有用吗?”第一次见面时,张阿姨拉着林夏的手,眼神里满是期盼,“我想多活几年,看看孙子毕业。”
林夏鼻子一酸,用力点了点头:“阿姨,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药物一定会帮到您的。”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夏每周都会去看望张阿姨。她看着张阿姨的气色一天天好转:从只能卧床休息,到能下地散步;从吃不下饭,到能正常进食;复查时,肺部病灶的体积也在逐渐缩小。
“林研究员,你看,我孙子给我寄的照片!”有一次,张阿姨兴奋地拿出手机,展示孙子的照片,“他说等我好了,就回家来看我。”
林夏笑着说:“阿姨,您一定会好起来的。”转身离开病房时,她的眼眶湿润了——这就是她坚持研发的动力,是试管里跳动的希望。
然而,II期临床试验进行到第四个月时,出现了意外。有两名患者在使用CT-01后,出现了严重的皮疹和腹泻,不得不暂停用药。消息传来,团队陷入了焦虑——如果不良反应扩大,临床试验可能会被终止。
林夏立刻赶到医院,和临床医生一起分析患者的情况。她发现,这两名患者都有过敏史,而且在用药前服用了其他药物,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带领团队进行了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CT-01与某类抗组胺药同时使用时,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我们需要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加入用药禁忌,同时对已入组的患者进行用药史排查。”林夏在会议上提出建议,“另外,我们可以调整药物剂型,将口服片剂改为胶囊剂,减少药物在胃肠道的刺激,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团队采纳了她的建议,调整了临床试验方案。后续入组的患者中,没有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II期临床试验结束时,数据显示:CT-01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2个月,远高于对照组的4.8个月——这意味着,CT-01能显着延长耐药患者的生存期。
消息传出后,整个公司都沸腾了。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突破性进展,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打来电话,询问药物何时能上市。林夏知道,III期临床试验是最后一道难关,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涉及的患者数量超过1000人,周期长达18个月。
III期临床试验启动后,林夏的工作更加忙碌。她需要协调全国20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收集,处理大量的临床报告,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次,一家研究中心反馈,部分患者的药物浓度检测结果异常,怀疑是药物质量问题。林夏立刻带着原料药样本赶到该中心,连夜进行检测,最终发现是检测仪器校准失误,并非药物质量问题。
“林姐,你这样太累了,要不要休息几天?”小周看着林夏眼底的黑眼圈,心疼地说,“最近你都没怎么回家,叔叔阿姨肯定很担心。”
林夏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她拿出手机,看到母亲发来的十几条消息,大多是问她吃饭了没、有没有好好休息。她回拨了母亲的电话,电话接通后,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夏夏,你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我们不盼你做多大的事,只盼你平平安安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