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林夏关掉视频,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艾希曼的‘服从’,本质上是放弃了思考和选择的权利。而哲学教会我们的,正是‘主动选择’——哪怕你的选择暂时不被理解,但它可能会像一颗石子,在水面上激起涟漪,影响更多人。就像这个快递小哥,他的选择不仅救了老人,也唤醒了周围人的善意。”
学生们纷纷点头,陈柚举手说:“林老师,我想起您上次带我们去菜市场,有个摊主多找了顾客钱,顾客发现后特意回来还。当时摊主说‘现在做生意不容易,但诚信不能丢’,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当然是,”林夏笑着说,“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它就藏在这些日常的选择里。摊主选择诚信,顾客选择归还,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其实都是对‘善’的践行。而我们学习哲学,就是要学会在这些选择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
研讨课结束后,李薇留下来,递给林夏一张纸条:“林老师,这是我对‘道德责任’的新思考,您有空看看。谢谢您今天的讲解,我现在觉得,哪怕未来会遇到很多困惑,我也愿意坚持做正确的事。”
林夏接过纸条,看着上面认真的字迹,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刚工作时,也曾对“哲学的意义”产生过怀疑——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那些抽象的理论真的能帮到别人吗?而现在,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成长,他终于明白,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唤醒思考,在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勇气。
晚上,林夏留在办公室准备学术论坛的发言材料。他打开电脑,调出之前整理的“现代性问题”案例——有年轻人因“内卷”而焦虑的访谈,有乡村教师坚守讲台的故事,还有环保志愿者为保护濒危动物而努力的报道。他想在发言中提出“哲学的实践转向”——即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参与世界的建构,要让哲学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困惑。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办公楼里的灯也渐渐熄灭。林夏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家,却在走廊里遇到了系主任老周。“林夏,还在忙?”老周笑着说,“这次学术论坛,很多外校的专家都特意提到,想听听你对‘现代哲学与社会现实’的看法。你的研究方向很有意义,不像有些学者,总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脱离实际。”
林夏有些不好意思:“主任,我只是觉得,哲学如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之前我带学生做社区访谈,有个老人说‘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到底为啥活’,我觉得我们有责任用哲学的智慧,帮他们找到答案。”
老周点点头:“你说得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很迷茫,需要有人用理性的声音引导他们。你的研讨课和社区实践,做得很好,系里会全力支持你。下次我们可以申请一个‘哲学普及’的项目,让更多人感受到哲学的力量。”
回到家时,妻子苏清正在厨房做饭,香味从门缝里飘出来。“回来了?”苏清探出头,笑着说,“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你上次说想喝的玉米排骨汤。”
林夏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苏清:“辛苦你了。对了,这周末我想回趟家,看看爸妈。爸最近总说睡不着,想跟我聊聊。”
苏清转过身,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好啊,我跟你一起回去。上次妈还说想尝尝我做的蛋糕,我正好可以带过去。”她顿了顿,看着林夏眼底的红血丝,“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学术论坛的事别太着急,慢慢来。”
林夏点点头,靠在厨房的门框上,看着苏清忙碌的身影。他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哲学专业时,苏清是唯一支持他的人。那时候身边的人都说“学哲学没前途,不好找工作”,只有苏清说:“我知道你喜欢哲学,也知道你想帮别人。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做出有意义的事。”
吃饭时,苏清提起她工作的图书馆最近在搞“读书分享会”:“很多读者都问,能不能请你来讲讲哲学方面的书。他们说平时觉得哲学太难懂,想听听你怎么用通俗的语言解读。”
林夏眼前一亮:“当然可以!下次分享会,我可以讲《小王子》里的哲学思考,或者用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做例子,比如《心灵奇旅》里的‘生命意义’,《觉醒年代》里的‘理想与现实’,这样大家更容易理解。”
苏清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同意。上次有个读者跟我说,她因为工作压力大,总觉得生活没意思,我跟她推荐了你之前写的《日常里的哲学》,她看完后说‘突然觉得,哪怕是每天喝一杯咖啡的时间,也有它的意义’。”
林夏心里一暖,他想起自己写那本书时,就是想把哲学从晦涩的理论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普通人生活的“调味剂”。书里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对日常小事的思考——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怀念过去”“如何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平凡的日子有没有意义”,没想到真的能帮到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