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通讯社要的通稿图该发了。”小陈把盒饭放在桌上,“他们说要‘能体现人类极限’的,我觉得那张基普乔格的肌肉特写就很合适。”
林夏没抬头,正用放大镜修一张照片:王建国——那个抗癌跑者——冲线后,对着手机屏幕里的女儿比耶,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草屑。“肌肉照让他们先用,”他把修好的照片拖进邮箱,收件人是本地晚报的民生版编辑,“这张配段短讯就行,标题叫《承诺》。”
编辑很快回复:“老王的故事我知道,他每周都去公园跑步,带着病友一起练。这张照片明天放头版,我加段采访。”附带个竖大拇指的表情。
深夜的媒体中心渐渐安静下来。林夏泡了杯浓茶,点开和妻子的聊天记录。最新一条是三小时前:“朵朵说要等你回来讲马拉松的故事,现在抱着你的相机模型睡着了。”附带一张照片,女儿怀里的玩具相机掉在枕边,镜头盖没盖紧。
他对着屏幕笑了笑,开始写图说。写到基普乔格那张闭眼照时,手指悬在键盘上良久,最终敲下:“最快的速度里,藏着最慢的呼吸——那是人类在与自己对话。”而王建国的照片下面,他只写了一行字:“有些抵达,比冠军更接近奔跑的本质。”
这时手机弹出条新消息,是王建国的女儿发来的:“叔叔,谢谢你帮我爸爸拍照。他说这是他收到最好的抗癌礼物。”后面跟着张照片,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在手机上放大那张冲线照,嘴角咧到耳根。
窗外的月光爬上桌面,照在相机的肩带上。林夏想起刚入行时,老摄影师告诉他:“体育摄影的真谛,是让读者在照片里看见自己。”那时他不懂,总觉得镜头该对准领奖台,直到有次在乡村马拉松,拍到个失去左腿的老人,用假肢跑完半程,冲线时对着天空喊“老伴你看”,才突然明白,真正的竞技场,从来不在赛道上,而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凌晨两点,林夏把最后一组照片发给编辑。关机前,他点开“朵朵的睡前故事”文件夹,选了张基普乔格给王建国颁奖的照片设为屏保。画面里,两位年龄、国籍、成绩天差地别的跑者并肩而立,背景是初升的月亮,像给这场跨越胜负的相遇,挂了盏温柔的灯。
明天他要去采访王建国,听他讲抗癌的日子和跑步的故事;下周要去拍一场特殊的马拉松,参赛者全是视障人士,他们的领跑员会用绳子牵着他们跑;下个月,他答应了要去女儿的幼儿园,教孩子们用玩具相机拍“自己眼里的运动会”。
这些工作或许登不上顶级杂志的封面,赚不到高额的稿费,却能让他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清晰地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和赛道上那些奔跑的灵魂一样,热烈,真诚,永远朝着下一个终点,却从不辜负沿途的风景。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收拾好摄影包。路过媒体中心的公告栏,新贴的赛程表上,下一场比赛的名字被红笔圈出。他摸了摸相机冰凉的机身,忽然想起女儿画里的那句话:“爸爸的镜头会跑,因为它要追上所有努力的人。”
走出媒体中心,晨跑的人已经出现在赛道上。有人穿着专业跑鞋,有人踩着普通运动鞋,还有个白发老人推着婴儿车慢慢走,车里的孩子正挥舞着小手,像在为所有早起的人加油。林夏举起相机,对着朝阳按下快门,取景器里,金色的光线穿过镜头,把平凡的清晨,变成了最动人的赛场。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