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把新作展示给王强时,得到的却是嘲讽。经理翘着二郎腿,烟灰掉在他精心制作的歌单上:搞这些小众玩意儿能留住客人?老老实实唱口水歌!上周隔壁酒吧请了个网红驻唱,人家边唱边跳,酒水销量翻了三倍!你看看这个,他点开手机视频,画面里浓妆艳抹的女孩穿着亮片短裙在台上扭腰,这才叫演出!更糟的是,因为不务正业,他被调到午夜场,那个时段客人寥寥,昏暗的灯光下,只有酒瓶在吧台上泛着冷光。但他没有放弃,开始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原创作品。起初,视频的点赞数只有个位数,评论区偶尔飘过一句唱得什么玩意儿还不如我家楼下广场舞配乐。
直到某个雨夜,他在清吧角落录制了《雨夜独白》。镜头里能看到吧台后堆积的酒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身后的窗户漏进细密的雨丝。歌里采样了窗外的雨声,沙哑的嗓音诉说着都市人的迷茫:我们都在寻找的那束光,是不是早就熄灭在某个站台?视频发布后的第三天,点赞数突然突破十万,评论区满是听哭了这才是有灵魂的音乐的留言。有位北漂程序员留言:凌晨三点加班听着这首歌,看着窗外的雨,突然觉得不那么孤单了。
机会悄然降临。独立音乐人苏然在刷到视频后,带着一瓶威士忌敲开了他的家门。这位曾获金曲奖的制作人,坐在堆满乐谱的出租屋里,听他清唱完《凌晨三点的计程车》后,眼睛发亮:我需要有人重新演绎这首歌,用最真实的声音,不加任何Auto-Tune。录音棚里,林夏闭着眼睛,把这些年在清吧见过的悲欢离合,都化作颤抖的声线。当后视镜里的城市在后退,像极了我们抓不住的从前这句歌词响起时,录音师摘下耳机红了眼眶,控制台的指示灯在黑暗中明明灭灭。成品发布后,播放量迅速破百万,乐评人称赞:他的声音里有故事,像深夜的一杯苦酒,越品越上头。
随着名气渐长,林夏收到了各种邀约。网红公司开出六位数签约费,合同条款里写着需配合公司人设打造,每月至少发布10条短视频,内容需包含指定品牌植入;某选秀综艺导演亲自打电话,承诺只要参加节目,就能登上黄金时段的舞台,但前提是要接受素人逆袭的剧本设定;甚至有广告商找上门,让他把经典老歌改编成魔性广告曲,报酬是一辆崭新的轿车。他一一拒绝,依然坚守在月光码头。
不同的是,现在他的歌单里多了原创作品,每晚十点半,当他唱起《城市呼吸》,前奏里的地铁呼啸声总会让台下的上班族们抬起头。有次唱完《凌晨四点的便利店》,一位夜班护士红着眼眶送来热牛奶:谢谢你,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每天凌晨看着城市从沉睡中苏醒,只有这首歌懂我们的孤独。慢慢地,清吧的客人开始自发点他的原创歌曲,有人特意从郊区赶来,就为了听现场版的《雨夜独白》。
如今,月光码头的驻唱时间成了他最珍视的舞台。每个夜晚,他站在聚光灯下,用歌声讲述着城市的故事。吧台后的墙上,新增了一面照片墙,贴满客人留下的便签和拍立得照片:听你的《雨夜车站》,想起了在异乡打拼的第一年今天分手了,谢谢你的歌陪我熬过最难过的时刻奶奶临终前总听你的《时光褶皱》,说像在听年轻时候的故事。他还开设了公益音乐课堂,教社区的孩子们用歌声表达情感。课堂上,孩子们用塑料瓶和橡皮筋制作乐器,用最质朴的声音唱着自己写的歌。有个小女孩写了首《我的流浪猫》,林夏帮她编曲,在清吧演出时,小女孩在台下跟着轻轻哼唱。
新的创作计划已经开始,林夏想为城市里的边缘人群写一张专辑。他开始走访流浪者、环卫工人、夜班司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桥洞下,他记录下流浪歌手用自制的竹筒琴弹奏的旋律,琴弦是用废弃的吉他弦改造的;在环卫工休息室,收集到扫帚与地面摩擦的独特节奏,不同材质的扫帚扫过不同路面会发出各异的声响;在出租车里,录下司机师傅哼了二十年的家乡小调,那是他每次想家时都会唱的曲子。
夜晚的清吧,当最后一首歌唱完,客人渐渐散去。林夏坐在空荡的吧台前,擦拭着被无数双手握过的话筒。月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影子。远处传来早班公交车的报站声,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他知道自己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用歌声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因为他坚信,真正动人的音乐,从来不是流水线的产物,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对梦想的坚守。每一次开嗓,都是他与世界的对话,都是他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而那些在暗夜里被歌声温暖的灵魂,就是最好的回应。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