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商业街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林夏撑着一把破旧的蓝色雨伞,站在新摊位前,看着简陋的水泥台面和斑驳的墙壁,心里既忐忑又期待。隔壁卖烤红薯的大爷送来一个刚出炉的红薯,红薯表皮烤得焦黑,热气腾腾:“丫头,新店开张,讨个好彩头!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红薯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镜,也温暖了潮湿的心底。她在摊位上方挂起新做的灯箱,“林家小吃”四个字在雨幕中散发着柔和的光。
美食博主的到来纯属偶然。那天下着暴雨,街道上行人寥寥,积水没过了脚踝。一个背着摄像机的年轻人狼狈地跑进摊位,头发和衣服都被雨水淋透,裤脚还沾着泥水:“老板,来碗热乎的馄饨!快冻僵了!”林夏连忙盛了一大碗馄饨,特意加了双倍的肉馅,又多舀了一勺猪油,还贴心地递上一条干毛巾。年轻人吃得满头大汗,连连称赞:“这汤底,起码熬了六个小时吧?太绝了!”临走时,他留下名片:“我是美食博主,您这手艺,不该被埋没。”
视频发布的当晚,林夏正在给女儿辅导作业。女儿上小学三年级,课本上的数学题对林夏来说有些吃力,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耐心讲解。手机突然开始疯狂震动,微信消息不断弹出,订单电话响个不停。女儿举着手机兴奋地喊:“妈妈,你上热门了!好多人说要来吃你的馄饨!”林夏凑近屏幕,看着视频里自己忙碌的身影,听着博主充满感情的解说:“这家藏在街头的小吃摊,用最朴实的味道,温暖着每一个路人……”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滴在女儿的作业本上。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林夏租下了旁边的摊位,打通后重新装修。她特意请人做了透明橱窗,让顾客能看到食材处理的全过程。墙上挂着老照片:年轻时的母亲在老摊位前微笑,父亲蹲在地上生火,小小的自己踮着脚往面盆里撒酵母。照片下方,是女儿画的画: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三个人在摊位前开心地笑着,摊位上方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然而,好景不长。商业街改造的通知贴出来时,林夏正在熬制新研发的卤汁。八角、桂皮、香叶在锅里翻滚,香气混着她的焦虑弥漫开来。她跑遍全城寻找新店面,皮鞋磨破了后跟,脚底起了水泡,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租金太贵,位置不好,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就在她几乎绝望时,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美食创业园的消息。
创业园的申请过程漫长而艰难。林夏白天守摊,晚上熬夜准备材料。她手写的创业计划书里,详细记录着从食材采购到制作工艺的每一个细节,还附上了老顾客们的推荐信。张大爷颤颤巍巍地写道:“小林这丫头实诚,做的东西干净又好吃,这么多年,我就认她家的馄饨!”面试那天,她特意穿上了女儿用压岁钱买的新衬衫,虽然款式简单,但洗得干干净净。站在评委面前,她声音微微颤抖:“我的小吃摊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想把这份烟火气,这份人情味,传递给每一个人。”
开业那天,创业园门口排起了长队。林夏穿着印有logo的围裙,在人群中穿梭。她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张大爷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着菜单;穿校服的女孩已经上了初中,在帮忙维持秩序;隔壁卖水果的王婶送来一篮新鲜的草莓;还有曾经在老摊位光顾过的上班族、学生……也有许多陌生的面孔,举着手机拍照,兴奋地讨论着。
现在的“林家小吃”已经小有名气。透明厨房里,林夏和周姐戴着口罩忙碌,周姐是下岗工人,在林夏最困难的时候来帮忙。墙上挂着食品安全许可证和各种荣誉证书。收银台旁的心愿墙上贴满了便利贴:“吃出了妈妈的味道”“加班后来一碗,疲惫全消”“希望老板生意兴隆”。最显眼的位置,是女儿画的最新作品:大大的太阳下,“林家小吃”的摊位闪闪发光,周围站满了开心的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某个深夜打烊后,林夏坐在空荡荡的店里。月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她翻开那本破旧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创业园开业那天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得灿烂,身旁站着女儿和帮忙的老顾客们。新的页面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顾客的反馈和新的研发思路:有顾客建议馄饨皮再薄一些,有人希望推出低糖版本的甜品,还有人提议增加早餐套餐……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医院发来的消息:父亲的病情稳定,康复指日可待。林夏望向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街道上偶尔有车辆驶过。她想起第一次出摊时的狼狈,那些被城管追赶的慌乱,那些为了节省开支吃泡面的夜晚,那些在寒风中等待顾客的时刻。而现在,她的小吃摊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温暖了无数陌生人的心。
创业园的路灯次第熄灭,林夏起身关灯。临走前,她又看了眼墙上的照片和女儿的画。明天一早,这里又会响起熟悉的吆喝声,新的故事,将在这袅袅的烟火气中,继续书写。而林夏知道,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她都会像手中那团越揉越劲道的面团一样,带着希望和坚持,走下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