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窗棂,林夏握着戳针的手指微微发麻。工作台前,半成品的羊毛毡狐狸正仰起脖颈,琥珀色玻璃眼珠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他眯起眼睛调整耳朵的弧度,细钢针扎进蓬松的驼色毛毡,扬起细小的金粉在光束中悬浮。空气中弥漫着羊毛特有的淡淡暖香,与窗外飘来的桂花香交织成独特的气息。
林老师,展会那边又来催进度了。助理小周抱着一摞订单探进头,身后还跟着三个捧着材料的学徒,这批圣诞主题的作品必须下周前完成。她的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手中的订单被捏出了褶皱。
林夏应了一声,却没放下工具。三年前他从国企辞职创办绒语工坊时,老师傅陈阿婆塞给他的那团雪白羊毛还收在抽屉深处。当时阿婆布满老茧的手覆在他手背上:毡艺靠的不是蛮力,是心尖上的巧劲。那时的他,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心里却总想着那些柔软的毛毡能变幻出怎样的世界。
手机在工作台震动,是妻子沈晴发来的消息:儿子幼儿园亲子活动,你能来吗?林夏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想起上个月答应陪儿子做手工却爽约的场景。小家伙当时眼泪汪汪的样子,让他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愧疚。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他把手机倒扣在毛毡堆里,继续雕琢狐狸蓬松的尾巴,仿佛这样就能暂时逃避内心的不安。
突然,工作台传来清脆的碎裂声。新来的学徒小吴失手碰倒颜料罐,深紫色丙烯在刚完成的雪鸮翅膀上洇开。对、对不起!小吴脸色煞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您做了三天的作品......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指紧张地绞着围裙。
林夏的呼吸一滞。雪鸮是为濒危动物保护协会定制的展品,每根羽毛都经过精心排列,从选毛到定型,倾注了他无数心血。但当他看到小吴颤抖的指尖和通红的眼眶,那些责备的话突然卡在喉咙里。没关系。他拿起剪刀小心地剔除污染的部分,正好试试新学的渐变色技法。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小吴原本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
深夜的工作室只剩台灯亮着。林夏戴着放大镜,用极细的银灰色羊毛修补雪鸮翅膀。窗外的月光漫进来,给工作台铺上一层薄霜。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沈晴发来儿子的照片:小男孩举着歪歪扭扭的羊毛毡兔子,脸上沾着胶水,配文是爸爸,我做的小兔子在等你回家。照片里,儿子笑起来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小嘴,那笑容像一道光照进了他疲惫的心里。
第二天清晨,林夏顶着黑眼圈出现在工作室。小吴已经在门口等了很久,怀里抱着新采购的羊毛和颜料。林老师,我想跟您学渐变染色。年轻人的声音带着倔强,昨天的事我......
先吃早餐。林夏递过豆浆油条,打开电脑调出染色教程,羊毛染色就像给云朵调色,水温、时间都得掐准。他想起陈阿婆教他的独门秘方——在染液里加几滴白醋,能让颜色更持久。师徒俩围在染缸前,看着清水逐渐被羊毛晕染成绚丽的色彩,阳光透过烧杯,在地上投射出斑斓的光影。
正当师徒俩专注调试染缸时,工作室的玻璃门被推开。穿着香奈儿套装的女人扫了眼墙上的作品,高跟鞋敲打着地面发出清脆声响:林先生,我是云端艺术空间的策展人。我们想邀请您举办个展,但需要您调整风格。她将平板电脑推过来,屏幕上是极简几何风格的毛毡作品,现在市场更青睐这种抽象设计。
林夏的指尖停在狐狸尾巴的绒毛上。他想起自己最开始做羊毛毡,是因为儿子出生时想用柔软的材料做个纪念品。那些模仿动物神态的作品,每一针都倾注着对生命的观察。抱歉,他合上平板,我的作品想讲述的是自然的故事。策展人露出不解的神情,临走时还在摇头,认为他错过了一个成名的好机会。
策展人离开后,小周忧心忡忡:老师,现在原创手作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林夏没说话,走到工作台最里侧,掀开防尘布。那里陈列着他早期的作品——用废弃毛线制作的流浪猫,破损羊毛毡改造的老树精灵。阳光穿过窗户,在这些作品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承载的故事。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林夏正在给雪鸮安装发光羽毛,突然接到野生动物救助站的电话。工作人员声音焦急:林老师,有只受伤的红隼幼鸟,我们想请您帮忙做个康复辅助装置。电话里,他甚至能听到幼鸟微弱的叫声,那声音像根细线,紧紧揪住了他的心。
当他赶到救助站时,看见铁笼里蜷缩的幼鸟。它的右翅骨折,羽毛凌乱不堪,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林夏蹲下身,用镊子轻轻梳理粘连的羽毛,突然想起陈阿婆说过:羊毛毡是有温度的,能接住生命的脆弱。他当即决定,放下手头所有工作,专心为红隼制作康复装置。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夏泡在救助站和工作室之间。他用柔软的羊毛毡制作贴合幼鸟身体的固定套,在翅膀支架上设计可调节的关节。为了找到最舒适的材质,他试验了十几种不同的羊毛。沈晴带着儿子来送换洗衣物时,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着父亲用戳针雕琢的微型羽毛:爸爸,这个翅膀会发光!儿子的惊叹,让疲惫的林夏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