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溜进2009年。
新年伊始,龙国便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全新的“万亿市场刺激计划”正式出台。
这笔巨款,7000亿明确用于蜀地的全面灾后重建,务求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让同胞住上最安稳的房子。
而剩下的3000亿,则一反常态,没有流向能最快拉动GDP的房地产和基建,而是……全部砸向了“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
一时间,整个龙国的科研界和商界,都嗅到了一股不同寻的、亢奋的“金钱”味道。
在政策的春风下,无数科技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这些踌躇满志的老板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让他们集体懵逼的残酷现实:
“卧槽!人呢?!”
“生物制药的博士?刚毕业就被签走了!”
“软件研发的?别想了!海城大学计算机系前两百名,连人影都没见着!”
“机械、航空、材料学、基础物理……但凡是脑门上贴着‘天才’、‘高材生’标签的,全他妈不见了!”
无论这些新公司开出多高的薪水,许诺多诱人的期权,他们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礼貌微笑: “啊,不好意思。我已经拿到培达发的Offer了。”
“培达发!”
“又是培达发!” “又是他妈的培达发!!”
全龙国所有猎头公司和企业HR,都对这三个字产生了心理阴影。
这两年的培达发,就像一个贪婪的人才黑洞。
五万多名员工!
这还只是在册的!
它就像一只只进不出的上古凶兽“饕餮”,疯狂地吞噬着龙国最顶尖、最新鲜的人才,而且只吃不吐。
哦,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吐出来的。
在培达发的离职员工论坛(一个极其小众的、充满凡尔赛气息的私密BBS)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曾经有一位入职一年的程序员,泪流满面地提交了辞呈。
HR总监郑璃亲自约谈,问他是不是受了委屈,还是薪水不满意。
那程序员哭着摇头,辞职理由震撼了整个人资中心: “不……郭董和公司对我太好了……”
“涨薪50%,还包我全家老小的医疗和孩子上学……我……我他妈才25岁啊!”
“我每天上班,都感觉自己配不上这份工资!我拿着钱,心里……心里有巨大的负担!”
“我压力太大了!我抑郁了!再待下去,我就要给公司当一辈子牛马了!我……我想出去自己闯闯……”
(;一_一)
更气人的是,这种“因公司太好而心理失衡”的离职员工,居然还不在少数! 而且他们辞职后,根本没人愿意再去找工作打工!
开玩笑,在培达发干一年,拿到的奖金、分红,比别人干五六年还多。
他们拿着这笔“启动资金”,转头就开了个小公司,死皮赖脸地挤进了培达发的上下游供应链。
美其名曰:换个方式,继续报答郭董的知遇之恩。
就在这全社会对培达发“羡慕嫉妒恨”、但总体欣欣向荣的诡异氛围中, 一股不和谐的暗流,开始在互联网的阴暗角落里悄然发酵。
……
四月一日,愚人节。
这个充满“玩笑”的日子,几个在博客平台和财经论坛上颇有名气的大V、所谓的“经济学家”,仿佛约好了一般,同时发布了长篇分析文章。
标题一个比一个悚人: 《万字长文,深度解析:培达发的“万亿”泡沫,还能吹多久?》
《一场由“国家补贴”堆砌的繁荣?郭少云的千亿豪赌还能撑几天!》
《揭秘:盈利1200亿,投资1200亿!培达发“自杀式”扩张的背后,是谁在买单?》
文章的行文风格各不相同。
有的故作高深,摆数据、列图表,从“资产负债率”分析到“现金流模型”。
有的痛心疾首,站在“行业良心”的角度,批判培达发“恶意抬高薪酬”、“破坏市场规则”。
但他们的内核,出奇地一致。
“……根据其公开财报,08年培达发累计盈利约1200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是!”
“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其同年宣布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1200亿!”
“各位!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在不计算其高达五万人的巨额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的前提下,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它根本不赚钱!它在烧钱!”
“可它又是哪来的底气,在年会上宣布全员加薪50%?!哪来的钱发豪宅、豪车?!”
“一家零负债、不上市、拒绝一切外资的民营企业……请问,它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这背后若没有猫腻,没有不为人知的‘输血’渠道,你信吗?我不信!”
这几篇“深度好文”一出,仿佛捅了马蜂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亏钱?那不是有手就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亏钱?那不是有手就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