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在凌晨四点传到周远手机上:台风路径调整,预计48小时内正面袭击本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周远瞬间清醒,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查看详细预报。作为云端之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台风意味着什么——工程正进行到第三十八层,结构高度已达156米,如同一棵没有完全扎根的巨树,在强风中极易发生危险。
窗外,黎明前的城市一片漆黑,只有工地的照明塔如星辰般闪烁。周远已经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异样——风比平时大了许多,带着海腥味的水汽。
他拨通了张振国的电话。
看到了,张振国的声音异常清醒,显然也收到了消息,立刻启动防台预案,我半小时后到工地。
当周远赶到现场时,工地上已经忙碌起来。工人们正在加固临时设施,拆除高处悬挂物,塔吊臂缓缓下降至安全角度。风越来越大了,吹得安全帽带不停拍打着他的脸颊。
周副组长!安全主管老李小跑过来,手里拿着检查清单,爬模系统和外架已经全面加固,但核心筒顶部的模板支撑恐怕扛不住12级风。
周远皱眉:为什么不早做抗风设计?
按原计划,这个月底就能完成封顶,谁想到台风季提前了...老李的声音被一阵强风吹散。
周远仰头望向156米高的作业面。那里有近两百吨的模板和支撑系统,如果被台风吹落,后果不堪设想。
全部拆除。周远做出决定。
老李瞪大眼睛:拆掉?那台风过后重新安装至少要耽误一周工期!甲方那边...
比起人命,工期算什么?周远打断他,立刻组织人手,优先拆除高处荷载。
上午八点,项目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像灌了铅。台风路径图显示,将在36小时后登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足两天。
根据目前进度,施工经理汇报道,完全拆除高处模板系统需要60小时,根本来不及。
那就先加固,甲方代表王总插话,等台风过后再继续施工,尽量少耽误工期。
周远摇头:王总,现有支撑系统的设计抗风等级只有10级。12级台风下,加固措施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周工,王总脸色沉下来,你知道延迟一周意味着什么吗?整个项目的交付日期要推迟,违约金每天八十万!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周远和张振国身上。
张振国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周远,你是技术负责人,你怎么决定?
周远知道,这个问题关乎数百人的安全,也关乎项目的成败。他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爬模系统的结构计算书。一组数据特别醒目:在12级风载下,安全系数仅为0.8,远低于规范要求的1.5。
必须拆除,他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我不能用工人的生命去赌台风会减弱。
王总猛地拍桌而起:张经理!这就是你们的技术决策?中建东方就这点担当?
张振国缓缓吐出一个烟圈:王总,如果出了事故,你担得起这责任吗?
一句话让王总哑口无言。最终,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全面拆除工作,同时调集所有可用人力,争取在台风来临前完成关键部位的卸载。
接下来的三十小时,周远几乎没有合眼。他协调六个班组轮番作业,亲自检查每一处拆除节点。风越来越大,高空作业变得异常危险,但拆除工作不能停。
兄弟们加把劲!周远通过扩音器向高空作业的工人们喊话,拆完这一批,全体撤到地面休息!
他的嗓子已经沙哑,工装裤上沾满了泥水和汗水。156米的高空,风速达到地面两倍以上,工人们的安全绳在狂风中剧烈摆动,看得人心惊胆战。
最后一组模板安全落地时,距离台风登陆只剩六小时。周远组织所有人员撤离工地,只留下必要的应急小组。
你也回去休息吧,张振国对周远说,接下来是等待时间。
周远摇头:我想再检查一遍现场。
他独自走在突然空旷的工地上,检查每一处设施加固情况。塔吊已经锁定,材料堆放区全部压载,临时板房用钢丝绳固定……这个平日喧嚣的地方此刻安静得可怕,只有风声在钢结构间呼啸。
回到临时指挥部,周远瘫坐在椅子上,这才感觉到全身肌肉的酸痛。手机震动起来,是吴雅楠的信息:听说你们为了防台停工了?决策很勇敢。
周远苦笑,回复道:不得已的选择。
吴雅楠很快回道:有空聊聊吗?关于你之前提到的职业发展问题。
周远盯着这条信息,思绪复杂。上次吴雅楠抛出设计院的橄榄枝时,他婉拒了。但现在,面对项目延期的压力,这个邀请显得尤为诱人。在设计院工作,至少不用在台风天里担心人命关天的决策。
台风过后吧,他最终回复,现在走不开。
如期而至。深夜,指挥部板房在狂风中颤抖,雨点像子弹般击打着窗户。周远和应急小组的成员们紧盯着监控屏幕,上面显示着各个关键部位的实时画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