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站在原地,看着林为国远去的背影,内心翻涌。他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工程师的良心,比技术更重要。
地基施工接近尾声时,周远接到了第一个独立负责的专项任务——设计核心筒部位的桩基加固方案。这是整个地基系统中荷载最集中的区域,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塔楼建成后的不均匀沉降。
连续一周,周远埋首于计算和图纸中,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最终他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桩群布置方式,通过优化桩距和长度分布,使荷载传递更加均匀。
方案评审会上,包括林为国和吴雅楠在内的专家们对周远的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结束后,吴雅楠特意留下周远:周工,有兴趣来设计院工作吗?我们需要你这样有现场经验又懂理论的人才。
这个邀请完全出乎周远的意料。设计院代表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稳定的工作环境,是许多工程人的梦想。但看着窗外繁忙的工地,周远发现自己更享受将图纸变为现实的过程。
谢谢吴总监的赏识,他真诚地说,但我想先在项目上多积累些经验。
吴雅楠似乎并不意外:明智的选择。不过记住,设计院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当天晚上,周远在宿舍整理培养计划的申请材料时,陈默突然来访。这是两人共事以来,陈默第一次私下找他。
听说设计院挖你了?陈默开门见山。
周远点头:吴总监确实提过,但我...
别急着拒绝,陈默打断他,这是个好机会。我在你这个年纪时也面临类似选择,选了留在项目上,现在...他苦笑一声,三十六岁了还是个项目技术组长。
周远惊讶于陈默的坦诚。在他印象中,这位组长总是冷峻而难以接近。
陈组长,您经验丰富,处理过那么多复杂技术问题...
经验?陈默摇头,在工程这行,经验有时候反而是枷锁。你不一样,你有新视角,敢想敢做。他顿了顿,我年轻时也这样,后来...被磨平了。
这次谈话改变了周远对陈默的看法。他意识到,职场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挣扎,表面的冷漠可能只是保护色。
地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的那天,项目部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张振国难得地露出了笑容,甚至开了一瓶珍藏的白酒与大家分享。
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他举杯说道,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我们的地基,他看向周远,扎实得很!
众人哄笑,纷纷向周远举杯。这一刻,周远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团队,不再是被宽容的新人,而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庆祝结束后,周远独自走到已经回填的地基现场。这里很快将被地下室结构覆盖,再也看不到那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旋喷桩。但他知道,在未来的每一天,这些看不见的支柱都将默默承载着整座大厦的重量。
手机震动起来,是父亲发来的信息:儿子,听说你负责的地基验收通过了?干得好!记住,做工程就像做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周远仰头望向天空,那里将是云端之塔未来的位置。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但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前方——超高层主体结构的施工将涉及更多复杂技术和协调工作。
回到办公室,周远发现桌上多了一份文件——《云端之塔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准备计划》,任命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