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外,司马大营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司马孚、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四人围坐案前,面色凝重如铁。
帐外夜风呼啸,仿佛在为这个曾经权倾天下的家族奏响挽歌。
“潼关失守,司马望兵败,十万精锐尽丧...”司马孚声音沙哑,这位司马懿的弟弟,如今司马家最年长的长辈,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
“我等在虎牢关下顿兵月余,寸功未立。如今朝廷已得雍凉,成济声威大震,各地世家纷纷倒戈。诸位,该当如何?”
司马亮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跳动:“若不是成济这个变数,此刻曹魏天下早已在我司马氏掌控之中!此人究竟从何处冒出来的?昔日不过是我兄长的门下走狗,怎会突然变得如此厉害?”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司马伷冷冷道。
“当务之急是决定我司马氏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帐内陷入死寂。
每个人心中都明白,司马家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司马孚长叹一声,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痛楚:“自兄长在洛水背誓诛杀曹爽,我司马氏就再也回不了头了。天下世家表面上臣服,心中却都埋着一根刺。司马懿能背洛水之誓,他日我司马家就能背任何誓言。”
“叔父何必旧事重提!”司马骏年轻气盛,愤然道。
“成王败寇,自古皆然。当年若不行非常之事,我司马氏何来今日之势?”
“今日之势?”司马亮苦笑。
“骏儿,你还看不清吗?如今之势,已非我司马氏能够掌控。朝廷重得雍凉,成济声威日盛,各地世家见风使舵。我们...已经输了。”
“未必!”司马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我等在河北、淮南仍有根基,手中尚有数万兵马。若能联合各地旧部,未必不能与朝廷一较高下!”
司马孚摇头:“伷儿,你还不明白吗?问题不在兵马多少,而在人心向背。”他缓缓站起,走到帐边,望着洛阳方向。
“当年兄长指洛水为誓,天下皆见。背誓之后,我司马氏虽得权势,却失了信义。如今成济辅佐皇帝,打出重振朝纲的旗号,正是抓住了我司马氏这个致命弱点。”
帐内再次沉默。
每个人都想起这些日子来的种种迹象:军中士卒士气低落,各地世家态度暧昧,甚至连司马氏的一些旧部也开始动摇。
“更可怕的是,”司马亮低声道。
“我们连退路都没有。投东吴?东吴那群小人岂会收留背誓之人?况且以东吴的作风,很可能会将我们绑了送给曹魏,以换取利益。”
司马骏恨声道:“投蜀汉更不可能!蜀汉自顾不暇,姜维虽勇,终究难挽狂澜。况且诸葛亮最重信义,其继承者又岂会接纳我们这些背信弃义之人?”
“所以,”司马孚转身,目光扫过三人。
“我们只剩下一条路。”
三人齐齐望向这位家族中最具威望的长辈。
“与朝廷谈判。”司马孚一字一顿道。
“谈判?”司马伷猛地站起。
“叔父!我们手中尚有数万兵马,河北、淮南根基犹在,何必如此示弱?”
“正因为我们还有这些筹码,才能够谈判。”司马孚冷静分析。
“若是一无所有,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河北:“立即撤军,退守河北。凭借我们在河北的根基,以及手中的数万兵马,尚可与朝廷周旋。曹髦若要强攻,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司马亮点头赞同:“叔父所言极是。如今朝廷刚经历大战,需要休养生息。若我们表示愿意臣服,只求保全家族,皇帝未必不会答应。”
“可是...”司马骏不甘道。
“难道我们司马氏就此认输?祖父、伯父他们多年的心血...”
“骏儿!”司马孚厉声打断。
“存亡之际,当断则断!若执意顽抗,只会让司马氏彻底覆灭!如今让步,或许还能保全家族,以待将来。”
司马伷沉思良久,终于沉重地点头:“叔父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是...朝廷会答应吗?成济会放过我们吗?”
“这就是关键。”司马孚道。
“我们要让朝廷明白,若逼得太紧,我们宁可鱼死网破。数万大军若拼死一战,足以让大魏伤筋动骨。届时蜀汉、东吴趁虚而入,这个责任,曹髦担不起。”
他继续分析:“况且,成济虽善战,却也需休整。雍凉新定,需要时间消化。若同时开辟两个战场,对他也不利。”
四人又密议至深夜,最终定下策略:立即从虎牢关撤军,退守河北,然后派使者与朝廷谈判。
条件很简单,司马氏愿意交出兵权,只求保全家族,得一席之地安身。
“记住,”司马孚最后叮嘱,
“谈判时态度要谦卑,但底线要明确。我们是在谈判,不是在乞降。”
黎明时分,命令传下。司马大军开始有序撤退,旌旗依旧整齐,军容仍然严整,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
这个曾经几乎掌控大魏的家族,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司马孚站在营门前,望着正在撤退的大军,喃喃自语:“兄长,若你泉下有知,可会后悔当年洛水畔的那个决定?”
没有人能回答他。
历史已经铸成,司马氏的命运,就此改变。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在南阙倒戈的将军,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
他不仅改变了战局,更改变了这个时代的历史轨迹。
司马氏的撤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新时代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